评论:广东应建海洋博物馆 诠释“海上丝绸之路”

粤地人曾经最熟习的词:南风窗、金山伯、咸水货……

在广东建设文化大省的过程中,也许一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文化窗口:海洋博物馆。当笔者听说上海正在密锣紧鼓地筹建一个大型海洋博物馆的消息时,这个在海洋科研工作者中萦绕了好多年的话题便立即浮了上来。

广东北面是大山阻隔,难有出路。于是,我们的祖辈们在谋生无路时,首先想到的就是“过番”:卖猪仔到“米(美)”国又何妨?下南洋割橡胶又如何?这就是粤人吃苦耐劳的写照。于是从旧金山的铁路到阿姆斯特丹的码头,处处有粤人的身影,粤语也便成了唐人街的通行语言。同时西来的番僧、东洋的商贾也纷纷在“初地”落脚、在十三行谋生。广东是中国最早与海洋结缘的地区之一,海洋文化是粤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有咸水歌,后有“南海潮”,在大弄经济潮的时代,粤人也视海洋为“蓝色国土”,西沙的保卫战,南沙的探索,南海古船的打捞,海洋正在广东经济与文化发展中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可是,在这样一个海洋资源大省中,却没有一个与之相应的博物馆,一个海洋文化、海洋科学的阵地,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在“双子星”迅速崛起于珠江新城、亚运会场馆日夜修建的年代,怎可以忘记海洋给予岭南的恩赐?怎可以忽略海洋给我们留下的历史印记?广东亟需建设一个高水准的“海洋博物馆”,它将是“海上丝绸之路”作为广东开拓文明的历史标识最好的总结和诠释。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