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雨林:倾尽家产 只为换千盏古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家住锦里西路的姚雨林终于了结了自己20多年的心愿:在他家屋顶花园的一间小屋里建起了一座“灯具博物馆”。这个“袖珍”博物馆里陈列着1200多盏不同材质、不同类型的老灯具。

上百式样最古的是汉朝

这间位于屋顶花园的小屋不到20平方米,三面墙都放着落地架子,架子上密密麻麻地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灯具:西洋马灯、教堂的雕花烛台、阿拉伯的锡灯、中国的蜡台……共有上百种式样。屋顶上还吊着一盏一米多高的西洋式吊灯。

“我收藏的灯有1200多盏,经专家鉴定,最古老的灯是汉朝的,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姚先生从架子上拿下一个灯台说,“这几乎都可以算是灯具的老祖宗了。”这个灯台有40多厘米高,表面是本色陶土,摸上去十分粗糙。底座像一个倒扣的碗,上面竖着一根陶棍,顶端有托盘用来盛放灯油,托盘中间有一个惟妙惟肖的鸟头。“这可能是以前大户人家的用品,因为它的装饰性很强。”据姚先生介绍,在他的藏品中,各个年代的灯都有,光是材质就可以分为铜、铁、木、皮、琉璃等20多种。

散尽家财换得千盏古灯

“我从30岁出头就开始收集灯具,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20年里,姚先生频繁地出入四川、河南、北京等地的古灯具市场,藏品中,几乎各个地方、各个阶层使用的灯都有。”姚先生指着一排灯说道:“这些是藏区的灯。”又指着一盏灯说,“这种孔明灯可能是以前王公贵族家里的。因为其装饰作用远远超出照明作用。”另外,像中国第一代铁路号志灯,为数不多的红楼梦灯台,马帮使用的皮灯,以及旧社会吸鸦片的大烟灯,都是姚先生不远万里从外地“背”回成都的。

在这个灯具博物馆里,最大的一盏灯足有300多斤重。它用整块石头雕刻成一座佛的形象,全身不同的部位共有20多盏灯,点燃以后浑身烛光闪闪。“这叫燃灯佛,是清朝光绪年间寺里用的东西。2002年我在送仙桥花了2000多块钱买来的。”姚先生说,为了购买古灯具,他花钱无数,几乎倾尽家产。

搭间小屋“博物馆”开馆

随着灯具越来越多,姚先生的家里已经放不下了,有些珍贵的藏品只能委屈地呆在箱子里,“我一直很心痛,生怕这些灯具得不到应有的保护被损坏。”他希望有一天能把它们都摆出来,有可能的话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灯具文化。“这些灯虽然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它们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不应该被人们所遗忘的。”

去年末,姚先生有了这个屋顶花园,他请人搭了一个小屋,“终于把它们全摆了出来。”看着一屋子的宝贝,姚先生高兴之余还是感到有一些美中不足,“如果空间再大一点,按照一定的顺序摆放这些灯具,它们一定会更漂亮,更有魅力。”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