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牙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象牙雕刻历史及技艺特点

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北京牙雕以仕女、老人、佛像、器物、花卉等见长。早期的牙雕仕女,人物动态变化不大,被叫作“棍子人”。后来北京牙雕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作品出现了组雕或群雕等形式,雕刻技法上也吸取了多种表现形式,综合运用圆雕、浮雕和镂空雕等技法。这为大型牙雕艺术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条件。而同玉雕一样,大制作的巨制往往最能表达牙雕工艺登峰造极的艺术境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在北京黄土坡出土的战国墓中发现过象牙梳子。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建国后,京城象牙雕刻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怀,毛泽东主席亲切接见牙雕艺人杨士惠,郭沫若先生亲笔为北京象牙雕刻题词“国之瑰宝”。京城牙雕作品多次在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中获金杯奖,如“天女散花”、“遵义会议光辉照前程”等一大批牙雕作品被列入国家艺术珍品永久收藏,同时远销五大洲7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0年,我国加入了“国际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京城象牙雕刻在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同时,传承着这门民族传统工艺。近几年,由年富力强的工艺大师制作的“日月观音”、“韩熙载夜宴图”作品鉴定为工艺美术珍品,获2002年世博会的金、银奖。同年国家博物馆收藏了“八十七神仙卷”牙雕作品。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