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馆藏精品文物曝光 窖藏丝织品举世罕见
近日,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藏于廊坊博物馆
■存放于省民俗馆的青花无挡尊全国保存最好
■冯骥才曾为古版《三鱼争月》奔走呼号
人们常说,文物就是历史。千百年前传下的文物则串起了燕赵文化的精魂。随着民间征集、文物普查,一件件散落在民间的珍贵文物被博物馆、民俗馆、文研所等单位收藏。
近日,随着省文物局等164家单位参与的河北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工作圆满结束,全省7万9千余件珍宝有了自己的“电子户口”。与此同时,全省11家重要博物馆及1家民俗馆的镇馆之宝也初次揭开神秘面纱。
对于这些镇馆之宝的价值,12家馆藏单位负责人跟商量好似的就一个词,“无价!”

长信宫灯■省博物馆
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
1968年5月,保定满城县的人们遇上件大事,县城西南1.5公里处陵山上的施工工地中挖出了两座大型汉墓,而汉墓中出土的长信宫灯也在专家的鉴定下成了国宝。
如今,这个国家一级文物被收藏在省博物馆,并成了该馆的镇馆之宝。“长久以来,长信宫灯因其独一无二的造型、精美绝伦的制作工艺和奇特巧妙的艺术构思被视为我国传统工艺美术中的巅峰之作。”省博物馆副馆长周筠表示,长信宫灯因刻有“长信尚浴”等65字的铭文而得名,它的灯盘可以转动,上面两片弧形屏板可以推动开合,以调节灯光的亮度和照射方向。宫女身体中空,烟灰可经右臂进入体内,以保持室内清洁。同时,灯的各部分还可拆卸,优美轻巧的造型一改以往青铜器皿的厚重。
据铭文考证推测,此灯于公元前172年(汉文帝时代)铸造。灯最初的主人是阳信夷侯刘揭,后归居住在长信宫的窦太后所有,最终又被窦太后转赠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并成为其随葬物品。

青花无挡尊■省民俗馆
全国仅存三件此件保存最好
说起镇馆之宝,省民俗馆保管陈列部主任康小兵当即想到了明永乐年间的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
“这个宝贝可是上世纪80年代从民间征集而来。”康小兵笑称,这件青花无挡尊还曾“默默无闻”了一阵。后来上海一位文物专家来交流时,才发现它的价值重大,后经专家组鉴定,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因专家们持不同意见,分别根据传统习惯和器皿的用途为其定下了无挡尊和器座两种名称,如今,青花无挡尊的名称被广泛使用。”康小兵说。
“目前所知,明永乐青花阿拉伯文无挡尊在国内仅存三件,弥足珍贵。存在咱们这儿的还是全国保存最好的一件呢。”康小兵表示,这件宝贝很可能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举行礼拜活动的用具之一,清晚期也曾在皇宫中用于插花。

《刘海戏金蟾图》■石家庄市博物馆
明代著名画家刘俊传世作品
“我们的镇馆之宝是一幅画,它可是几经辗转才保存在这里的。”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副馆长马振东眼里,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刘海戏金蟾图》可是个大宝贝。
这幅长181.3厘米,宽108.8厘米的绢画上,我国古代道教人物刘海身着长袍,脚穿云履,腰系葫芦与紫芝,左手托三足金蟾,飘波于碧涛之上。背景远山一抹,海天辽阔中,刘海的神仙气质脱颖而出。
据马振东介绍,明代宫廷画曾一度出现振兴局面,这幅绢画正是当时盛行的以形象准确,法度森严和色彩艳丽为特点的“院体”画中的上乘代表。1947年,它曾作为艺术品由华北人民政府移交至石家庄市图书博物馆(市图书馆前身)收藏,后由石家庄市文保所保管,直至1991年才被新成立的石家庄市博物馆“纳入怀中”。
“刘俊是明代时期画家中的佼佼者,但其传世画作如凤毛麟角。目前只知北京故宫博物院有其一幅作品。因此这幅图尤为珍贵。”马振东说。

青铜马■邯郸市博物馆
国宝曾被盗,险些遗失海外
邯郸市博物馆中,一批曾险些遗失海外的赵国青铜马被当作了镇馆之宝。这批战国遗留下来的青铜马共三件,高约15至18厘米,长约22至24厘米。它们有昂头行走的,有低头站立的。马的五官及额鬃清晰,用线纹表示马鬃,尾下垂打结,雄健有力,姿态优美。
“这三件宝贝是因赵王陵2号陵被盗才出土的,差点就丢了啊。”邯郸市博物馆相关负责人马小青表示,1997年3月,赵王陵2号陵被盗,3件青铜马等文物被文物贩子倒卖,经香港流出海外。经专案组民警不懈追讨,1999年5月,3件青铜马才被追回。
“这3件青铜马具有先秦时代立体圆雕马的罕见造型,充分表现了赵国精湛的雕塑技艺和审美思想,是国家一级珍贵文物。”马小青说。

紫檀边象牙丝编织花鸟挂屏■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
经皇帝亲审方可制作
“我们馆的宝贝可多了,像清康熙郎窑红观音瓶、明永乐青花缠枝纹扁瓶等都有极高价值,但是要说镇馆之宝,原来在避暑山庄内殿堂陈设的花鸟挂屏当之无愧。”承德市避暑山庄博物馆副馆长刘爱东表示,这幅名叫“紫檀边象牙丝编织花鸟挂屏”用料珍贵、工艺精良、图案生动、彩色绚丽,是一件难能得见的传世艺术珍品。
刘爱东表示,这种以象牙为料劈丝编制的挂屏,工艺复杂难度极大,须先将象牙劈丝磨光,然后用牙丝编出均匀相宜的几何纹饰做图案的地纹,再运用各种专业手工技法将大块的象牙雕制成各种花、鸟、山石等图案,通过染绘嵌于地纹之上才可完成。
“挂屏是一种融含雕刻、镶嵌、编织等多种技法的工艺美术品,在我国历史悠久,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挂屏制造工艺已发展到一个新水平。”刘爱东介绍,清朝乾隆年间,挂屏质地已包括牙角、珍珠、玉石、珐琅、钿翠、紫檀木、玻璃画等多种,因图案大多取自名家画稿,有的还融入了帝王的审美情趣,所以必须经皇帝亲审后方可制作。

唐代隆福寺长明灯楼■廊坊博物馆
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
“雕刻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隆福寺长明灯楼是我们的镇馆之宝,它也是国家一级文物。”廊坊博物馆馆长吕冬梅介绍,这件长明灯楼灯柱雕饰分三部分:上部每面雕双层尖拱龛,龛内雕佛像一尊,共计16尊;中部正面为篆书题额“大唐幽州安次县隆福寺长明灯楼之颂”,颂词之后镌刻有《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燃灯偈》、《知灯偈》以及功德主姓名,官衔下部各面刻尖拱龛,龛内浮雕伎乐。
吕冬梅表示,这件长明灯楼是国内现存最早的“灯幢合体”实例,“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不仅是研究唐代政治、宗教发展状况的珍贵资料,也为考证唐代幽州地理和安次县建制沿革提供了有力依据”。与同时期的石灯相比,它雕刻手法精细严谨,风格庄重朴实,是珍贵的唐代石刻精品。石灯的石柱上既雕有佛像、伎乐又刻经文、偈文、颂序、颂词等内容,这在唐代石灯中也绝无仅有。

辽白釉印花方碟■唐山博物馆
同时完整保存四件绝无仅有
“目前所见的辽代方碟以三彩器较多,白釉印花方碟非常少见,而同时有四件完整的白釉印花方碟则是绝无仅有,弥足珍贵。”据唐山博物馆馆长鲁杰介绍,1977年秋,唐山市迁安市沙河驿乡上芦村群众在村西挖沙取土时发现了四件方碟,后经当时地区文化局干部到现场收回,归文物部门保管,最终又成了唐山博物馆的镇馆宝贝。
1993年10月,这四件辽白釉印花方碟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刻铭双附耳铜盘■张家口市博物馆
阴刻27字铭文较罕见
折口浅腹,双附耳,耳部饰珠纹及左右对称三线状羽纹……这是一件刻铭双附耳铜盘,同时,它也是张家口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据该馆馆长闫玉光介绍,这件铜盘腹饰夔纹,圈足外侈,足外饰一周虎纹。盘内中部阴刻铭文约27个字,笔划较细。
“有这么多铭文,是目前发现的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春秋时期较罕见的。”闫玉光表示,这件文物1980年于张家口市怀来县北辛堡乡甘子堡春秋墓葬出土。

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沧州市博物馆
比故宫藏品年代还早
“北朝时期的青釉龙柄壶国内只有两件,一件在沧州市博物馆,另一件存放在故宫。”沧州市文物局业务科科长郑志利表示,因为比故宫藏品的年代还早,现保存在沧州市博物馆的北朝时期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成了该馆镇馆珍宝。
据了解,这把青釉堆贴花纹龙柄壶1980年1月30日于沧州市第一砖厂取土时出土。1993年9月24日,经国家文物鉴定组瓷器专家耿宝昌先生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

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定州市博物馆
再现北宋早期定瓷的特征与成就
据定州市博物馆馆长郝进庄介绍,该馆最珍贵的当属北宋定窑白釉刻花莲瓣纹龙首净瓶。只见它小口,细颈,颈中部凸起有沿,上部看上去如同倒置的漏斗,下半部呈竹节形。肩及上腹饱满,下腹瘦长。肩部的龙首高昂,张口露齿,二目圆睁,炯炯有神。
它是1969年在河北定州净众院塔基地宫出土。据了解,净瓶又叫军持,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后随佛教传入中国,是佛教僧侣随身携带的用于贮水净手用的器皿。
郝进庄表示,以龙首净瓶为首的这批定窑系统的再现了北宋早期定瓷的特征与成就,是北宋早期具有明确纪年的标准器物。

清代武强年画古版《三鱼争月》■武强年画博物馆
冯骥才曾为其奔走呼号
武强年画博物馆镇馆之宝为清代武强年画古版《三鱼争月》,它长30厘米、宽45厘米。因三鱼用足力气摇尾翻身跃出水面,掀起拍天巨浪去争夺上方那一轮浩然升起的明月,故名“三鱼争月”。
据该馆馆长王玉鹏介绍,因“月”与“跃”同音,故三鱼争月又意为“三鱼争跃”。典故有云:“鲤鱼跳龙门”,意即鲤鱼跳过龙门就变成龙了。此图意在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争取美好的生活。
他表示,这幅图是2003年从武强县旧城村贾振邦家老宅屋顶上挖掘出来的。当年,中国民协在河北省武强县进行一个非常大的年画古版发掘行动。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冯骥才亲自前往。房屋主人贾振邦说,贾家从事年画印制及销售已有六代,作品远销陕西、山西、河北一带。他展示了当年祖辈分家时的契约。在这张咸丰年间的分家文书上,明明白白地写着贾家有画版520块,贾振邦的曾祖分得200余块。这些画版到了贾振邦父亲的手里后,历经了战乱、洪水等等,但老人一直将其视为命根子,严加保护,最后把所有的画版置于房顶的瓦片与工场苇箔之间,并立下遗嘱:此物不可损也,两代之后必成宝物。
冯骥才曾为此事来过武强两次,为之奔走呼号。在与贾振邦等人见面时冯骥才说,密藏的这些老版子,只有进了博物馆,才算了却了你们先祖的一桩心愿。
最后,有关部门对这座老房子内的藏品进行了挖掘。

元代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隆化民族博物馆
窖藏大批丝织品举世罕见
“被面由两幅80厘米宽六色织锦拼接而成。花纹对接规整。整块被面提花规整,色调搭配典雅别致,花纹轮廓清晰醒目。被面质地精良,图案设计新颖,花纹生动鲜活,织造工艺精湛。”隆化民族博物馆馆长姜振利说,古代丝织品文物是最难保存的文物,因此,隆化鸽子洞元代窖藏这样大批的丝织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比较罕见,其中的元代褐色地鸾凤串枝牡丹莲纹锦被面就是该馆镇馆之宝。
1999年1月间,隆化县茶棚村张立满等四名少年到鸽洞中玩耍时发现。据了解,当时,张立满见洞中部地势偏高处的土坑中有桦树皮,并露出一布角,便用力从中拽出一个麻袋状粗糙织物的包裹,用刀锯割开包裹取出两张文书(已被毁),其他人拿了一枚汉五铢、几枚骨角器和一副银饰件,包裹内的其它物品被散抛在洞内外。文物保护员、茶棚村党支部书记韩文贵闻讯后,将文物收集起来保管,并报告隆化民族博物馆。县民族博物馆先后七次到窑沟脑调查征集,最终收回出土文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