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壁画专业色彩教学的思考

色彩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鲜活的世界,它是最先被感知的,带给我们的视觉上的冲击力是最直接的最快速的,它先于形象闯入我们的视觉中,引导我们对物体做出一个最初的准确的判断。针对视觉艺术家来说,色彩的作用更是至高无上,无可替代的,它几乎是艺术作品的终极面目。在中央美术学院色彩课程与素描课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课程,我们主要通过色彩写生,训练学生掌握色彩技巧、语言与素养的最基本的方法,在良师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一系列不断深入复杂的写生,与素描课互相配合,充分认识造型规律,认识色彩及色彩关系,达到比较熟练的运用色彩造型的目的,并应该能够较好地了解和掌握色彩的工具和材料,建立起好的色彩素养,获得最基本也是最扎实的色彩功夫。一个好的老师应该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至少不应该抹杀掉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有才华的学生应该在这个过程中,不但能够完成教学目的,而且最好能够寻找和发现自己的个人化的表现方式,为将来的艺术道路做好准备。

多年来,在壁画系我得以有机会在画室中两次连续几年带固定的班级的课程,从基础素描色彩课、材料课,直到毕业创作把学生送出校门。教学中我感觉,壁画专业具有明显的学科边缘模糊的特征,在教学安排上,从建筑、环境美学、对空间的诠释,到现代设计的概念与手段,到传统的材料工艺与审美认知都会涉及到,学生们从二年级进入壁画系会感觉突然面临大量对他们相当陌生的专业课程,而三年短促的时间不可能让学生在某一单一问题上作充分而深入的研究,壁画学科的丰富、复杂的特性,常使学生更多地处于兴奋地应接眼花缭乱、丰富多彩的教学安排中,而在面对传统基础学科教学时,显得时间太过短暂,同学们常常心刚静下来课程已经结束,这必将使许多基础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和提高。另外,也正是这种专业的特性,让我感觉到,仅仅是传统的基础课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足以满足和适应我们的教学,还会让学生在一系列的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的衔接上容易出现问题,特别是在毕业创作过程中体现得十分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要在一个合适的时期,在学生已基本具备了一定的色彩写生和色彩感受能力时,及时引导学生从写生色彩转入色彩的分析与表达上,作为认识、实践色彩的基础,在了解传统与客观两方面的色彩美学的原则与规律的同时,进一步扩展色彩的理念在生理与心理双方面对视觉的影响,探索寻求艺术个性化的主观表达状态,使色彩成为学生能够敏锐、丰富地表达艺术感受时变得更自在、主动和自由;及时找到个性化的方式,在色彩写生之中加入更加符合本专业情况的现代色彩学的一些训练方法,寻找一条适合当代壁画艺术教学的专业色彩教学路线,使学生在课堂中把基础课与专业课自然地结合起来,以艺术家的直觉与敏感,为专业艺术创作作好准备。几年之中,不断试验尝试,摸索出一些办法。我的色彩课的课程名称是《色彩表现》,我给了一个副标题叫做《色彩写生与色彩学》,以下是我对色彩课程的简单内容安排及上课方式的基本想法(二——四年级):

课堂写生课:沿着客观——主观——主题——重构的思路展开,启发、诱导学生从客观表现对象,到主动、主观、有个性地运用色彩,表现客体,表达感受。作业包括色彩写生与色彩写生限色练习、色彩写生与变化练习、非常规对象练习、色彩重组练习。静物写生:是学生进入美院以后必不可少的课堂作业,在这个作业里,教师在摆作业的时候不但会强调作业的色彩关系,并且会加入他个人的方式,有些会强调客观色彩的丰富性和协调感,有些则会更具观念色彩和现代感,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在户外:以城市为中心,选定某一主题,在以写生为依托的系列色彩作品中,给以充分的、主观的表达,熟悉生活其中的城市,关心城市的变化,解读城市的语言,并为壁画设计与模拟实践课做准备。作业包括实景写生与主观表达。

色彩重构:在特定主题中,运用色彩规律和感觉,给作品以事先设计好的新定义。作业包括规定主题(自己的一幅画)、一幅名画(大师作品重构)以及自由命题。

东方方式的色彩重构:以装饰性及象征色彩为依托(如中国及东方传统宗教壁画、墓室壁画、民间艺术、埃及壁画、西方中世纪绘画等),寻找明确的目标,运用已知色彩规律,理性分析色彩关系,给自己的写生作品以新定义。

色彩与媒材的实验课:在要求色彩的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开掘材质与色彩的对比与和谐、力度等的潜质,强调课程的实验性,做个人化的色彩与布局、色彩与材质关系的试验。在这一阶段课程中,我要求同学至少运用三种以上的不同材料。作业包括规定情境作业、自由命题。在色彩本身的规律及秩序美感的认识上与材质媒介的使用上,与材料课和毕业创作完全结合起来。

几年来针对教学,我的讲座《色彩的历史与科学的色彩》也成为教学的重要部分,配合色彩课的进行,它是让学生领会我的教学思路的重要依托。讲座从色彩的历史与色彩的理论讲起,沿着绘画史讲解色彩的发展历史,从三条线索帮助学生建立科学色彩的概念:一、色彩的象征性与象征主义色彩。二、色彩的情感属性、唯美的色彩与表达。三、再现色彩的发展与印象主义的色彩理念。通过作品以更宏观的和更微观的角度深入剖析色彩,总结大师与前人的规律经验,并加进讲解技巧、工艺、材料方面的问题,让学生站在一定的历史高度理清色彩的概念,有条理地认识色彩的发展及色彩理论,并启发学生尝试用个人化、时代化的眼光和手法重新阐释作品,使他们意识到艺术方式的多元与丰富,开阔思维,避免艺术上的单一和狭隘。

以下几个问题是我必须强调的,首先是色彩写生与色彩构成的关系,把色彩的概念从写实再现的造型观念中剥离出来,就能理性主动地对待色彩表达的问题,这正是壁画专业学习所需要的,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写实再现的能力和传统色彩审美的认知。但经过色彩构成教学试验,我发现色彩构成对美院的学生而言,过于简单枯燥,而且与传统基础教学仍衔接不好。于是我尝试把美院传统的写生与色彩构成的理论揉在一起,在课堂色彩写生单元中强化色彩的概念,强调色彩立体坐标系中的色相关系、色的饱和度的选择、冷暖关系、明度关系等,并通过强调色的区域的处理办法,有意识弱化塑造过程中对明暗的依赖和空间意识,使学生在写生的时候自动地脱离客体,进入自主的主观主动认识与运用色彩、调动色彩、运用色彩的过程,使色彩本身的规律及秩序美感上的认识与使用更自在、主观、自由。这一过程由简单至复杂,二年级到四年级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会自觉自动走上寻找个人语言的道路。

其次是艺术语言与技巧的探索表现问题,语言与技巧是美院师生始终追求探索的目标,属于我前面讲到的第二条线索,也就是艺术表达的范畴,在进行色彩课程时不可或缺,一般我们通过言传身教和向传统和大师学习来体会艺术语言的奥妙,我希望在感性地体会色彩与理性科学地认识色彩之间,更宽泛、更具包容性地对待语言与技巧的表达。一方面强调感受,我在课堂中不断地提醒学生,我们的艺术冲动大多都依托于我们对写生对象的感受,以对象为依据,可以使我们在面对画布时更加自信,表现力更鲜活,把对理性与感性的控制紧紧地合二为一、不可分割;另一方面在写生作业单元之间,加进对大师和传统优秀色彩作品的分析与重构,寻找明确的目标,运用已知色彩规律,理性分析前人消化过的东西,体味艺术语言的魅力,给作品以新定义。

再在这一基础上,在媒材试验的单元里,让学生通过材质的不同使用,体味色彩与肌理的质感之美,体味对比的力量,在冲突中重新建立和谐关系及打开思路,解放天性,做个人化的色彩与布局、色彩与材质关系的试验。在色彩本身的规律及秩序美感上的认识与材质媒介的使用结合,深入探讨色彩的理念在生理与心理双方面视觉的影响。这也可以使学生在与之后的各种材料课工艺与创作课的衔接上顺畅自然。通常学生们会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与大师展开对话,深入体会语言的使用与美感,并且这一阶段的材料语言的探索,会持续不断地影响以后的审美意识和创作方向,甚至常常有同学多年研究某种材料的表现。

色彩的象征主义与程式化是色彩学重要的一个方面,这种色彩的方式是可以任意改变自然形态中的色彩的固有面貌,在画面中考虑最多的是色彩相互之间的和谐与主观情感的表达,以及它的象征意义,而不必考虑它是否是真实的色彩关系的再现。类似的这种高度程式化和图解化艺术存在于世界大部分成熟的古代文明的艺术和非再现写实形式的艺术中,我们反复看到这种状况,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客观自然条件以及不同的情感倾向,在色彩上形成了不同的象征意义和复杂含义。近现代艺术更是把象征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程式化与象征主义紧密相连,是现当代空间环境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形式手段,好的程式化或象征主义艺术语言形式带给我们更加深刻和更加美好的美学感受。

包含在这一单元下的还有一个特殊的重要单元——东方的方式,作为我们的文化背景,东方艺术的审美方式存在于我们的血液与精神世界中,我们不可以在艺术中忽略它的存在,今天她甚至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强化和强调。东方特别是中国,主观色彩伴随着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各个时期 ,一直占据了几千年的主导地位。在课堂中的这部分教学,我尝试让学生以装饰性及象征色彩为依托,寻找明确的目标(目标提示包括诸如中国及东方传统宗教壁画、墓室壁画、民间工艺艺术、皇家宫殿建筑艺术、埃及壁画、西方中世纪绘画等),理性而深入地分析色彩关系,做明确的色标样本,并以自己的课堂写生作业做变体,给作品以新的布局与定义。学生们在这一单元中充满兴趣,龟兹壁画、皇家和喜彩绘、民间刺绣、浮世绘对他们既陌生又新奇刺激,对许多学生是好的开端。

另外一些问题也是我在课堂中反复强调的:布局的重要性,布局的观念要在素描课中得到解决,我希望学生懂得素描和色彩各自需要解决的问题,和两者之间衔接的问题。其次,布局和对作品作预先的色彩构思也是程式艺术及壁画设计的重要美学特征,在写生与重构作业进行中强调布局的概念,才有可能使色彩变得更理性与主动,色彩才有依托和依据。多样性,在我的课堂上,我总是反复强调,无论教学要求是什么,都允许学生有超出教学要求范畴的自己的想法,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我会帮助这些同学使用更好的手段实现想法,这也常常使得班上同学的作品五花八门,形式千差万别。我鼓励学生把色彩课当成实验课和研究课去上,不要怕作业不完整和失败,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虽然有时避免不了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但他们在与其后的课程的衔接上以及毕业创作中显示的出色的色彩技巧和艺术上的自由度以及个性令人兴奋。

在壁画系教色彩课多年,总结了一些经验,并在不断改善,我希望我的色彩课成为一个活的适合壁画与环境艺术的不断成长变化的课程。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