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申遗重现胜景 平湖秋月外再修围墙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平湖秋月

平湖秋月将被捂得严严实实

市民最担心的是围墙美不美

平湖秋月开始整修

12月24日起,孤山路上,一道蓝色围栏,将平湖秋月捂了个严严实实,南宋老西湖十景之一的平湖秋月,要重新整修,整体外围要砌一道围墙,形成一个独立的院落。而这个院子,到明年1月28日就能亮相了。

西湖老十景当年都有围墙,但由于种种原因围墙消失。为了西湖申遗这件大事,平湖秋月开始进行整治,整治以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行宫图为蓝本。

此前,没围墙的平湖秋月一向给人亲民的感觉,加道围墙到底是还原了历史,还是破坏了景致?

为了申遗,恢复成老样子

为什么要造围墙?

“一碑一湖一楼一院“是中国传统园林建筑原则之一,在老照片上,西湖老十景无一例外都有围墙。

那么其他为什么不恢复,而单单恢复平湖秋月?

杭州园林部门表示,西湖申遗中,需要一个呈现传统园林格局的景点,虽然无法全部恢复,所以想找一个代表。西湖十景中,只有平湖秋月保存了御书楼景点,而且三面临水格局不变,易于操作。

整治后的平湖秋月,将呈现这样的面貌:一座仿古围墙,将御书楼、四面环水的平台,与回廊、亭榭通过曲桥相连,形成水院。御碑亭既是水院的组成部分,又自成一个院落空间。

这个方案,赢得了陈同滨、陈文锦等国内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的认可。

“西湖十景整治是以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繁荣行宫图为蓝本的,也是按照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要求进行的。”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王水法,在很多场合也曾这样表示过。

市民:习惯开放的西湖,不习惯围合

整治要在水岸边至人行道边6米宽的绿化带中设围墙,恢复水院。

“围墙就砌在这里。”负责施工的张师傅,指着一条笔直的土沟说,“才挖好的,长60米,距离人行道1米左右。”

多了一道围墙,习惯了敞开式的平湖秋月,习惯在平台上揽风赏月的杭州市民,怎么想?

整治方案公示期间,不少市民提出过反对意见,有市民表示,这让平湖秋月变成了皇家园林,缺少了亲切感、亲和力。

“这个围墙是新造的,西湖申遗是拿老祖宗传承下来的文化,申请世界文化景观遗产,这个新鲜的东西,怎么能说是遗产呢?”正在湖边散步的张先生提出疑问。

一旁,杜阿姨笑着插话说:“这里一围,我们‘老杭州’是无所谓,闭着眼睛也能找到。可外地游客,第一次来杭州,要是不贴指示牌,谁又能知道这里是熟悉的‘平湖秋月’呢。”

其实,大家最担心的是这道围墙到底美在哪里?习惯西湖边开放式环境的杭州人,多少是不习惯的。

御书楼四面要做成仿古门窗

围墙将修有两个门洞,一个在御碑亭前,另一个在御书楼前。

而平湖秋月和孤山路交界处的一排大树将保留。

施工队正在清理御书楼,“地面重新做过,都要用石材,楼前亲水平台的水泥地面也要撬了重做。”张师傅说。

原来一直经营着茶室的御书楼,四面是墙,现在要改造成仿古门窗,更通透一些,跟附近的轩鹤楼类似,以后可能多用于书画等的展览等。

平湖秋月景点的主题是“秋景与赏月”,所以将加种桂花、秋叶植物,四季都有花。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