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798生存标本:200家画廊利润率降至15%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798艺术区内

最近去798,发现去的人没有变少,画廊的交易量却在直线下降。与此同时,咖啡店、饰品店开始增多,本该是主角的画廊反而贴出了转租的小广告。

贴出转租广告,意思很明显,就是要撤退,不是撤退到周边房租更便宜的环铁、草场,就是干脆彻底退出了艺术品市场。显然,有的画廊已经支撑不了了。

典型的就是3818库画廊,据说他的空间很快就要被他的邻居世纪翰墨和9艺术空间给瓜分了。

画廊需回归本业

没有签约艺术家,靠散客生存;经济危机来了,没人买画了,倒闭。说到底,从严格的意义上看,尽管大众将3818库画廊称为“画廊”,其实最多只能算是个展览寄售机构。

这样的“画廊”在798有的是。国内艺术品市场权威、中央美术学院的赵力老师告诉记者,国内称得上是画廊的最多不过200家。实际上,798的“画廊”就有200家了。

到底什么是画廊呢?这要从盈利模式角度去观察。艺术品市场早期只有差价型交易模式,其实相当于短线交易,低价买进高价卖出;后来发展成如今的代理艺术家模式,这种模式其实相当于长线交易,经过长期的运作推广和时间的沉淀,将来或许可以以十倍乃至百倍的价格卖出,这对画廊的资金实力、推广能力和眼光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实际上,国内的画廊大部分都游走于两者之间,而在国外,只有后者才能称为“画廊”。

这两年的牛市,画廊老板们自己也参与艺术品投机,这是业内共知的秘密。有的画廊老板也就是几百万的身家,就这样也敢去买标价数百万元的当代艺术品。现在,被两三件艺术品套死的画廊老板比比皆是。少不更事、资金实力弱的画廊偏偏好上了炒作的游戏,其结果只能是画廊的主业也要被拖垮。

尽管很多画廊老板已经开始壮士断腕,但是要想全身而退恐怕已经非常困难,资金实力决定了大部分画廊受不了折腾。

本不是好生意

对于画廊手中艺术品贬值的问题,赵力虽然担忧,但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最大的问题是很多画廊连存货都没有”。

问题是,大部分画廊没有自己的库存。根本原因是:在中国,画廊不是个赚钱的行当。

前两年,很多画廊都迷信于规模化发展,动辄租上千平米的展览空间,再加上四处扩张耗费了大笔资金。在798经营的画廊每年的固定成本高的要达到250万元;如果画家和画廊五五分成的话,一年要卖500万的画,才有可能维持盈亏平衡。就这样还要亏本,因为没有计算其他变动成本。

业界普遍认为,画廊的利润率只有15%,更有甚者的说法是,5%。这远远低于公众的想象。赵力断言,即使在牛市阶段,盈利的也只有一半。

有画廊业主曾经在牛市阶段和记者抱怨“赚的是血汗钱”,“要赚钱必须要有艺术家资源,有的艺术家很大牌,分成比例甚至拿到销售收入的70%,画廊老板还要每天哄着他。”

这些还是由于国内的画廊数量太多、质量不高。赵力认为,100家画廊对于行业来说就足够了。

显然,资源需要集中,行业需要洗牌。中国的画廊需要更先进的操作理念、更雄厚的资金支持,这可能也正是本轮危机对于画廊业的最大意义所在。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