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避战火客居美国60年 光绪帝师家藏首归国



昨天(2日),清代同治、光绪两朝帝师,状元宰相翁同龢(音“和”)六代家藏书画首度归国公展,并在世纪坛开箱点交。展览将于12月10日至2009年2月1日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公展。
60年后归故土
翁家的书画收藏始于19世纪,以翁同龢的收藏为主。据翁同龢的五世孙翁万戈介绍,由于翁同龢没有子嗣,因此他的家藏,均传给他哥哥同爵过继给他的儿子曾翰。在之后的传承中,又有两人因没有子嗣,均从翁同龢另一个哥哥同书那一支的血脉里,过继了孩子来继承。
翁万戈回忆说,他刚被过继并接手这笔家藏时才两岁,什么都不懂,“就跟天上掉馅饼似的”。翁万戈于1938年赴美留学。1948年,为避战火,他将家藏转移到美国的居所“莱溪居”特设的库房中,细心呵护了60年,直至现在才带它们重归故土。
展品以书画为主
本次展览共展出53件翁氏所藏的中国书画精品,其中41件为古代书画,时代自宋至清,其余均为古籍善本及杂项,大部分展品是首次与公众见面。展品以明清文人书画作品为主,包括文征明、董其昌、清代“四王”等大家墨宝。翁同龢身居高位时,有机会看到不少历代著名的碑帖、书法及绘画,这些家藏多数为其忙里偷闲,到厂肆里猎珍“淘”来的。
百岁丝绸包裹名画
历经百余年,由翁家6代祖传的家藏件件都被层层包裹着,分别呈圆筒形和长方形。率先开箱亮相的是清王翚的《长江万里图》。这件家藏最外层由牛皮纸包裹,宽胶带密封,第二层为长方形木匣,最内层是一方丝绸包首。据翁同龢的五世孙、现年90高龄的翁万戈介绍,这件穿在最里边的丝绸“内衣”是清光绪时翁同龢收藏此物的原配包首,已有上百岁的“年纪”。
经典家藏
买房钱换购王翚名画
清王翚的《长江万里图》是翁同龢非常得意的“战利品”。据当年的日记记载,这幅王翚画作,是光绪元年(1875)3月26日翁氏在厂肆看到的。因为要价千金,没买下来。后来,有人把这画送给他鉴赏,翁氏越看越喜欢,于是折回博古斋讲价,愿出三百两白银,但未成交。之后,又在翁氏手中把玩了4天,最终以四百两白银成交。翁氏在4月23日的日记中写到,他把预备买房子乔迁的钱换了这幅王翚的名作,因此在此卷木匣盖上题诗一首,以表达买画的心情:“长江之图疑有神,翁子得之忘其贫。典屋买画今几人,约不出门客莫嗔”。
世上仅存宋梁楷白描

在这批归国家藏中,有一幅翁氏收藏中唯一的宋画——南宋宫廷画家梁楷的《道君像卷》。据翁万戈介绍,梁楷作品存世较少,目前台北故宫藏一件水墨画,北京故宫也藏有其作品。但他的工笔白描真迹,这是世上的唯一一件。
翁同龢
翁同龢(1830-1904年),江苏常熟人,咸丰六年(1856年)考中状元。同治、光绪帝师。翁氏在朝40多年,参与了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以及对英、法、德等国的交涉和近代银行开设、铁路修建、新式大学堂兴办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影响。他向光绪帝举荐康有为等进步人士,被康有为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
翁同龢在任刑部右侍郎期间,处理了很多案件。最有影响的是他为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平反。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