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六成文物古建被“霸占”

“请问‘崇礼住宅’在哪儿?”记者在北京东四六条向一位老住户询问。

“有站岗的两个院子就是”,这位老住户对记者说,“院子里住了五六十户人家,现在是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的宿舍。”

据北京市政 府官方网站“首都之窗”的旅游信息介绍,崇礼住宅是清代光绪年间大学士崇礼的住宅。这座宅院坐北朝南,分为东、西住宅区和中间的花园区。东宅的北房前廊后厦,内部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写的苏东坡诗词的硬木隔扇……此宅号称“东城之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礼住宅目前的门牌是东四六条63号、65号。果然如老住户所言,院门前各设一门岗,无论记者怎样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门卫都是一句话:“这里是私人住宅,不能进!”

没能获准进入只好退而求其次,在门口拍一照片也算不枉来一趟。不料,这一举动引起门卫勃然大怒,一只大手拦住镜头:“不许拍照!”

文物局执法干部检查国家重典文物保护单位,也曾被拒之门外

“碰一鼻子灰的人何止你一个!”国家文物局政法处处长何戍中说,“我一个国家文物局执法干部,要进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高玄殿检查,也曾被拒之门外。”何戍中说,文物古建的一个重要作用是对社会开放,供公众参观,但目前大量被占用的古建筑基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北京市文物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北京现存不可移动文物有3500项,其中区(县)级、市级和国家级的文物保护单位1000项,未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普查登记项目2500项。这些不可移动文物的60%被单位和居民不合理占用。

“液化气的引入、大功率电器的使用、取暖做饭的炉火、无铁管保护的电线等火险隐患时刻威胁着古建筑的安全。”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监察执法队队长郝东晨说。

郝东晨认为,目前最令人担忧的还是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特别是世界遗产的占用。据统计,颐和园周边被占用的颐和园古建有6处之多,占地达4万平方米。天坛被占用情况更为严重,除西北外坛内582电台外,包括中小学、商店、厂区等33个单位占用了历史上天坛外坛用地,占用面积多达3.74平方公里。

一些建筑上电线密布,还有的成了仓库和修理间

除阻断了文物与公众的联系外,不合理占用的最直接后果是造成古建筑严重损坏。

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副主任贾凯林说,坐落于景山西街的大高玄殿因管理使用不当每况愈下。始建于明嘉靖21年(1542年)的大高玄殿,内部有大高玄殿、钟鼓楼、东西配殿、乾元阁等,其中象征天圆地方的乾元阁,造型与天坛祈年殿相似,圆攒尖屋顶,覆以蓝琉璃瓦,内部彩画及藻井精美,为北京罕见。

“然而,大高玄殿内部损坏现象随处可见,古建筑的石栏板被人锯断,兽头被车辆撞坏散落院内。杂物和煤堆已将百年古树挤压得奄奄一息。”曾随政协委员一同视察过大高玄殿的贾凯林谈起院内情形非常焦虑。

不久前刚刚经历过护国寺火灾的郝东晨,更是对大高玄殿的状况表现出安全方面的忧虑:古建筑上飞线很多,电路未按古建筑安全消防要求走线;内部堆放大量易燃物品,存放大量杂物;一些古建筑被用作修理车间,内部使用电焊、气焊,非常危险。

颐和园副园长高大伟告诉记者,颐和园周边的一些附属建筑目前被外单位占用,包括清代的步军统领衙门和颐和园档房等。由于这些古建筑的占用者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和知识,这些古建筑现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损。

不久前,记者到这些曾名噪一时的院落调查时发现,这些建筑的一部分现被用作中央党校编制外人员公寓,院落保护极其不力。记者在院内看到随处晾晒的衣物、堆放的杂物、倒在墙角的自行车,以及写在漆皮斑驳的柱子上的大大的黑色毛笔字……

天坛罩上了“蜘蛛网”;故宫里军车、班车常年进出

站在天坛祈年殿的坛基上向西北眺望,可以清晰地看到密密麻麻的天线网,有如一张张巨大的“蜘蛛网”。天坛公园副园长姚安告诉记者:“这是隶属于广播电影电视部的582”

582于天坛外坛西北角,由13组几十米高的天线杆组成,天线群占地10多万平方米。

“天坛的建筑思想强调人与天的交流,最怕的是视线遮挡。”姚安说,这些巨大的天线网与天坛古柏交织在一起,严重破坏了天坛的景观效应。到此游览的一些外宾以为那里是军事基地,纷纷举起相机拍照。

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记者深入天线网尽头,试图进入电台院内一观。两扇紧闭的墨绿色大铁门阻断了去路。问清记者来意后,门内传出警觉的应答:“这儿不接受采访。”

姚安说,近年来,582电台不断增建房屋用于经营出租与职工宿舍。院内设有“广电部兴盟电视无线设备厂业务部”、“北京广播电视、影视科技公司”等单位挂牌从事经营活动。同时,院内在派出所有户口可查的居民有25户之多。

“对世界遗产造成严重景观破坏的还有故宫西华门的屏风楼。”故宫博物院副院长晋宏逵说,上世纪70年代修建北京饭店时,为了遮挡从北京饭店“射向”中南海的视线,在西华门南北两侧修建了5幢屏风楼。

“这几幢楼往这一横,西华门被淹没在里面,连‘喘气’的地方都没有。常年有岗哨站岗,平时军车、班车进进出出,简直就是在故宫里设了一个‘兵营’。”晋宏逵说,当今科技如此发达,遮挡视线的作用早已不存在了。与此同时,随着国际舆论对世界遗产关注度的提升,屏风楼对故宫景观破坏的弊端越发凸显出来。

搬迁条件:二环以内50亩熟地外加巨额搬迁款。“这分明是漫天要价!”

从天坛公园提供的档案资料看,1970年北京市建设局批地,582电台迁至天坛公园西北外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天坛公园曾多次与电台协商迁出事宜,但一直没有结果。

据姚安介绍,1993年电台向天坛公园提出更换天线杆,天坛抓住这个机会马上向上级单位北京市园林局请示,协调迁出电台。次年,园林局两次给市政管委写报告。市政管委多位领导做了非常坚决的批示,要求电台迁出。其间,天坛也多次与电台磋商迁出事宜,均未果。1998年,天坛申办世界文化遗产,再次敦促电台迁出。几次交涉,582电台均以“电台仍在使用”为由不予理睬。

正在进行的大高玄殿腾退工作也遭遇了同样的“拉锯战”。晋宏逵说,大高玄殿是明清两朝皇家私庙,紧邻故宫神武门,是紫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前大高玄殿即属故宫博物院管辖。1956年,故宫博物院对大高玄殿进行了产权登记,有北京市人民政府房地产管理局所发“房地产所有证”为凭。

全国政协委员刘炳森等曾分别于1998年、2000年向全国政协呼吁并提交议案,敦请把大高玄殿归还故宫博物院。2000年11月,古建专家郑孝燮、罗哲文等还发出《关于收回大高玄殿作为文化设施的倡议书》。

据北京市文物局介绍,几经交涉,大高玄殿占用方终于提出了搬迁条件:二环以内50亩熟地外加巨额搬迁款。“这分明是漫天要价!”罗哲文说。

霸占不退,部门利益在作祟

文物专家建议请中办牵头,建立腾退文物古建的有效机制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古建筑的占用多为历史遗留问题,腾退工作难度非常大。贾凯林说,新中国建立初期,首都需要大量的办公用房,机关、军队纷纷“号”房子,一些古建筑相继被占用了。此后的几十年间,由于社会对文化遗产的认识程度还比较低,一些单位占用古建筑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记者在追寻这些古建筑被占用的来龙去脉时意外地发现,古建筑被外单位占用绝大部分是经过相关部门审批通过的。换句话说,古建筑的占用单位具有一定的“合法”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文物古建的腾退难度。许多文物专家向记者呼吁,对文物古建,特别是世界文化遗产的占用,严重破坏了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以颐和园为例,高大伟说,园外古建与颐和园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渊源。清朝最后十几年真正掌权的是慈禧太后。慈禧驻园时,颐和园实际上起到了离宫的作用,是中国真正的政治中心。于是,颐和园周边就出现了一些政府派出机构,包括当时的军机处公所、步军统领衙门、外务部公所等。皇家园林的完整性和历史真实性正是从这些园外附属建筑上体现出来的。

接受记者采访的业界人士纷纷指出,文物古建腾退难主要是部门利益在作祟,占用单位没有把文物当作全民族的文化遗产来对待。文物古建是祖先的文化和艺术杰作,是人类文明史的见证,传递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文化遗产的重视程度已成为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志之一。但在我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似乎还只是少数学者和人文精英奔走呼吁的事情。

“目前很多重要的文物古建被强权部门不合理占用,不仅造成文物破损,也阻断了社会与文物之间的联系。大批重要的古建筑甚至被排斥在法律保护之外。”何戍中认为,应该寻求法律手段维护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和真实性。面对祖上传下来的“玉钵”被今人当成“饭碗”糟践,文物界干脆提出了一个“大而统”的方案。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谢凝高、北京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何卓新等专家建议,请中央办公厅牵头,协调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军委办公厅及北京市等单位,建立解决腾退文物古建的有效机制。

“如不出此重拳恐难解决这一历史形成之顽疾。”谢凝高说。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