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雕流派介绍--金陵派竹雕

金陵派竹雕的创始人是濮澄。濮澄,字仲谦,生于万历十年(1582),主要活动于明代万历至崇祯时期。他刻竹通常是以浅浮雕为主,时而也刻制一些高浮雕作品。不过他最喜欢的还是用盘根错节的竹根,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随形施刻,自然成器。清初学者宋荔堂在《竹罂草堂歌》中赞誉濮仲谦的记载,不仅说明濮仲谦是位身怀绝技、一艺多能的雕刻艺术家,而且说明了他的独具特色、与众不同的刻竹风格。由于对雕刻技法的欣赏角度不同,他最喜欢的是以用刀很浅的浮雕技法为主,有人称之为“水磨器”。当时,他用这种技法刻制扇股、酒杯、笔筒、臂搁之类器物,也使用在木器和牙角上,曾妙绝一时,受到世人的喜爱。由于在制作风格上与嘉定朱氏“高、深、透”的风格不同,又因他住在金陵,随即就按竹刻风格将竹刻分成两派,即金陵派和嘉定派,濮仲谦也就是金陵派的创始人。另外还有方洁,子矩平,号治庵,浙江黄岩人。他工诗善书画,最擅长刻竹,人称“方竹”,也是金陵派竹雕名家。方洁最拿手的是在竹臂搁和竹内黄上用阳文浅浮雕法替别人刻肖像,面部用陷地浅浮雕,其余部分用阴刻。因两种方法配合得天衣无缝,所以他的这种铁笔被人称为绝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竹雕松树形小壶
明晚期
12.3 × 8.4 ×8.5厘米

壶用天然盘连的竹根雕成松树形,以松干为主体,松枝盘曲成柄,断梗做流。壶盖巧雕成枝叶形,叠压错落,形似折枝,又与壶身主干相连,柄下隐刻阴文“仲谦”楷书款。壶呈棕褐色,采用深、浅浮雕技法雕成,构思奇巧。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竹刻竹节笔筒
明晚期

濮仲谦是金陵派的创始人,他喜欢根据竹材的自然形状和特征,用简洁的刀法,略施雕凿,自然成器。此笔筒为其代表作品之一,直筒形,外壁浅浮雕竹枝图,雕工精湛,与众不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方洁刻竹IU水图臂搁
清中期
长27厘米

臂搁正面浅刻高山突起,溪水清流,古树茅屋,构图层次丰富,景物错落有致。左上题刻为“丙戍年日治庵制”,下落“方”字印章文。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