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也教不出一个完整的人

著名教育家、机械工程专家杨叔子院士提出,学理科的要读一读《论语》、《老子》,增加“文人气”,让思维发散;学人文的也要学一点理科知识,防止“不着边际”。“文理兼修,并不会有冲突。”“文理分科只能教出“1/4个人”,“想当我的研究生,必须先考古文。”

理科的学生要多点发散思维,在研究创新上不钻“牛角尖”,但靠熟背《论语》和《老子》就能做到?笔者以为,不竟然。不排除有些人在熟背的基础上会有自己的思考和认识,但更不排除有些学生在极不情愿的情况下,熟背仅仅是为了敷衍杨院士,拿到博士毕业证。熟读背《论语》和《老子》,起码没让人看到实实在在的金钱与效益。对于增强发散思维论,也是因人而异。或许,有理科学生自信地以为自己的发散思维很强。

其实,说到底,杨叔子院士还是想通过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但熟背与理解和消化吸收之间,还是不同的概念,指望熟背《老子》和《论语》就能规避文理分科的弊端,就能对现有教育体制有多大的撼动,那就是杨院士一厢情愿的教育理念,也是在“钻牛角尖”。

杨叔子院士作为教育家,从教学实践中看出了目前教育体制的弊端。笔者以为,这个“考古文”的要求应该是杨院士的一次教学尝试,而不是刻板的教学怪论;是一位教育家在远忧近虑的情况下,做出的一个理想化的教学尝试。

如果说“文理分科只能教出1/4个人”,孔子和老子同样也“教”不出一个完整的人来。实现杨院士的文理结合教育,关键还是改革现有的教育体制。从这个角度看,杨叔子院士要求学生们背《老子》和《论语》,除了是一种教育尝试,更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无奈和妥协。

责任编辑:vicky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