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万册古籍修补完需千年 清代前古籍机器不能修
一本本线装书整齐有序地摆放在南京图书馆的书架上,仿佛能听到从远古传来的声音。但是,这些宝贝的生命正在一天天地萎缩,我省360万册古籍,有三分之一亟待修复,然而古籍修复人才极度匮乏,形势相当严峻。昨天,由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江苏省古籍保护中心,联合举办的第六期全国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在南京图书馆举行了开班典礼。
60万册古书修补需千年
南京图书馆党委书记马宁介绍,我省公藏古籍360万册,其中有三分之一需要修复,有5500多种是最弥足珍贵的孤本急需抢救性修复。南图的160万册古籍中有60万册需要修复,然而按平均一册书100页计算,小修一天能完成15页,大修一天只能修复3页,平均每月50本的修复量,要修完这些古籍需要1000年。在此危机情况下,2007年起,南图与金陵科技学院合作,在全国率先招收本科层次的古籍修复专业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填补了一项空白。
清代前古籍机器修不了
记者看见,此次每位学员都领到一个很特别的工具箱,里面有铅陀、书锤、复锥、鬃刷等修复专用工具。在南图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学员们来到五楼的古籍修复部,修复人员正在紧张的工作。记者问,为何不用现代机器设备,负责人陈红彦告诉记者,“民国以后的古籍与现代纸张比较接近,可以用纸浆补书机修复,一天可以修复20到30页左右。但清代之前的古籍就不敢冒险了。明清前的善本纸张都采用了草、竹、皮等碱性纸浆手工制造,不易腐烂。”据南图工作人员介绍,清末民国以后的书,因采用了木质酸性纸浆,纸张易变黄发脆,如果老古籍遇新古籍就会“酸化”,要脱酸每本需要七八十元。所以老古籍在没有修复之前,是与现代图书分开收藏的。
蠹鱼爱啃书老鼠更可怕
古籍修复是对破损的古代文献典籍进行修正“化腐朽为神奇”,它的最高要求,是“整旧如旧”。陈红彦对记者介绍说,造成古籍破损的原因主要有虫蛀、鼠咬、污垢、霉烂、焦脆、水湿等,修复时要因书而异。针对虫蛀和鼠咬,传统的方法有补书法。蠹鱼是古籍的常年危害者,此外,南方的白蚁危害也很大。有的古籍,受风吹、日晒、烟熏变得焦脆,似烟叶状,一触即碎。对于这些“霉”书、“焦”书,则要用托裱法。先用同色纸将破损处补齐,然后用排笔在书页背后刷上糨糊,再裱上一层薄棉纸,拂拭平整,逐页进行。另外,还有去污法、水洗法等。
还是有年轻人愿坐冷板凳
记者看到,此次参加培训的学员都很年轻,对古籍修复这种坐冷板凳的工作,他们能否有耐心?主办方表示,“目前从事古籍修复的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职称低、年龄老化、后继无人,但还是有年轻人愿‘坐冷板凳’的,但与国外比差距还是很大。在国外,比如英国国家图书馆艺术博士毕业才能做这项工作,他们修复一件东西有时一年,甚至两年,是把古籍提升到艺术品高度来对待的。”据了解,此次举办的培训班共招收45名学员,除5名来自宁夏、甘肃、山西、安徽等省区外,其余均来自我省的图书馆、高校与文博单位。
另据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专家评审会日前也在南图召开,本次共有50个古籍收藏单位的2350部善本申报国家和省级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