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拍卖场炒热中国文物 流失文物回归难度加大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铜首总是寄托着国人复杂的情感。当欧美近年掀起倒腾中国流失文物这股风后,当年受殖民侵略的一幕就更不堪回首。最近8年,被英法联军1860年从圆明园掠走的牛猴虎猪马5个铜首先后以不同方式回归,每次都会引起国内甚至国际的轰动。在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最近公布将于明年2月下旬在巴黎举行的“伊夫-圣罗兰与皮埃尔-贝杰珍藏”专场拍卖中,十二生肖中的鼠首和兔首的估价比此前5个铜首的价格翻了倍。国内文物部门和民间都对西方拍卖行的做法齐声说“不”。佳士得日前也在给《环球时报》记者的回复中表示“会与拍卖行进行协商”。拍卖圆明园生肖铜首只是欧美这些年倒腾中国文物的“冰山一角”,揭秘国际市场如何买卖中国文物,会发现有更多“不正当途径”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正在进入国际市场,而每次买卖都可能会触痛国人的神经。
佳士得的答复很谨慎
佳士得明年2月拍卖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消息一经传出,就备受中国文物界以及民众的关注。国家文物局的官员已经明确表示“反对回购被掠夺的文物”;为2003年猪首回归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华抢救流失海外文物专项基金”也强调,圆明园不能变成一个“商标”,今后流失文物的拍卖也不能成为被“普遍认可的商业惯例”。相比于2000年佳士得和苏富比将牛首拍出774.5万港元、猴首拍出818.5万港元、虎首拍出1544.475万港元相比,这次鼠首和兔首的单独估价均为800万至1000万欧元,总价近2亿元人民币。拍卖流失文物本就引起了海内外华人的不满,拍品价格有“哄抬”之势更受到强烈质疑。为此,《环球时报》记者近日专访了主持此次拍卖的佳士得法国公司,就拍卖战争掠夺品的法律依据、定价标准以及鼠首和兔首铜像的原始来源、今后归宿等方面提出一系列问题。10月31日,记者接到了佳士得法国公司的书面答复。
在这份小心翼翼呵护公司利益的书面答复中,佳士得公司声称:“在认识到将被拍卖的标志性艺术珍品为全球所关注的同时,我们亦非常尊重鼠首、兔首铜像拍卖所处的人文氛围,我们将以悉心与耐心妥善处理与‘圆明园’之间的关联效应,协调与‘圆明园’相关的各个细节……鉴于拍卖必具的公开性质,我们很难承诺能使其无条件回归中国。但佳士得一贯支持文物回流事业,并愿尽其所能通过征集和上拍为有兴趣的买家提供实现回流的机会……”佳士得公司还申明,“公司一贯将拍卖品的合法手续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也严格遵守一切国际、国家法律法规,并尊重世界文化遗产的指导方针”。
卖中国文物却回避侵略历史
佳士得计划明年2月在巴黎大王宫举办拍卖会,将推出法国顶尖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与其事业和生活伴侣皮埃尔-贝杰在过去50年收藏的全部艺术珍品,共计700余件。法国文物艺术品专家称其为“当代最辉煌的私人收藏之一”,“为世界艺术拍卖市场上所罕见”,其公开估价为2亿至3亿欧元,而更有人估价5亿欧元,这次拍卖也被称为“世纪拍卖会”。这次拍卖所得据说将建立一个新基金,用于支持科研及艾滋病防治事业。
伊夫-圣罗兰今年6月去世,其藏品遗赠给“皮埃尔-贝杰-伊夫-圣罗兰基金会”。皮埃尔-贝杰作为该基金会主席,决定将全部艺术品拍卖。在这一受到全球艺术品收藏界瞩目的“世纪拍卖会”中,中国人最为关注的是鼠首和兔首铜像的“来龙去脉”。在海外辗转多年后的鼠首和兔首与两位收藏家的其他收藏品一样,就摆放在他们位于巴黎左岸的两处寓所中。在“皮埃尔-贝杰合伙公司”的网站上,记者看到相关介绍说,皮埃尔-贝杰于上世纪80年代末迁入位于巴黎波拿巴大街的一所公寓,该公寓二楼有一处新古典主义装饰风格的独立单元,鼠首和兔首铜像就摆设在这个单元的门厅中。但他们又是如何收藏到鼠首和兔首的呢?记者询问佳士得法国和皮埃尔-贝杰合伙公司,但对方都拒绝提供有关信息。记者只在这个网站上寻得了一点蛛丝马迹,原来,两个生肖铜首曾属于艺术收藏家荷西赛荷。至于两位法国大师何年何月以何种价格购入两件铜像,却无从知晓了。
这次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贝杰艺术收藏品的拍卖,法国媒体和各艺术品拍卖网站都进行了不遗余力的报道,对于鼠首和兔首的艺术风格和艺术价值均有许多翔实生动的介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所有商业性的介绍中,记者没有看到任何关于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掠走鼠首、兔首等珍贵文物的历史介绍。显然,重提这段历史对于收藏者和拍卖者来说,都不是值得骄傲的。
中国文物拍卖价格增长最快
西方国家买卖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的热度近年来升温很快。据记者了解,巴黎“德鲁奥大型拍卖会”这几天也在进行媒体预展,其中就有珍贵的中国艺术品。而倒腾中国文物的大玩家还是要数佳士得和苏富比,它们是世界最有名气和实力的两家拍卖行,在伦敦和纽约都设有办事机构。这两家公司占据了全球艺术品拍卖市场75%以上的份额。此外,超过30%的艺术品被欧美地区的收藏家和收藏机构所持有。
据国内一位在拍卖界摸爬滚打多年的专业人士介绍,目前欧美交易额最大的还是欧洲艺术品,这是地缘文化产生了重要作用。而另一个重要的品类就是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事实上,西方国家收藏中国艺术品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的高峰。第一次高峰形成于二战后。如上世纪50年代,英国伦敦大威德基金会发表报告称,在他们的中国瓷器收藏当中找到了元青花瓷器。事实上,此前人们对元青花这一重要品类没有系统化的认识,而大威德基金会发布的“元至正十一年青花象耳双瓶”第一次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元代青花瓷器,于是在整个英国甚至欧洲兴起了一场研究、收藏中国陶瓷的热潮,并影响到当地的艺术品市场。经营此类中国文物也逐渐成了苏富比和佳士得拍卖行的主体业务之一。第二个高峰大约形成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其背景和必要条件是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艺术品市场的形成,中国买家逐渐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一场“文物回流”的运动也正式拉开帷幕。回流的文物主要集中在英法美日等国,品种以陶瓷、青铜器、造像等为主,绘画、古籍善本等品类则偶尔出现。
据保守统计,在世界范围内被交易的中国文物和艺术品精品的数量每年不少于2000件,其中回流到国内的比例不少于60%。目前已知交易额最高的中国文物有: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行成交的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大罐,拍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超过2亿元,由英国某古玩商购得;2007年圆明园马首在香港拍卖之前,澳门“赌王”何鸿燊以6900万港元的价格买得;今年北京中贸圣佳推出的一件清乾隆多穆壶(瓷器)成交价格超过9000万元人民币,买家未公开身份。客观来讲,这样的价格在西方艺术品市场上还不算是“天价”,毕加索的《拿烟斗的男孩》几年前卖到上亿美元,但必须要指出的是除西方艺术品之外,中国文物艺术品的价格在国际市场上是最高的,同时其增长的速度也是最快的。
中国文物买卖有了固定套路
在《大英博物馆藏品手册》的扉页上有一幅漫画:一位女游客指着博物馆展厅指示牌问自己的丈夫:“这里有埃及馆、中国馆……唯独没有英国馆,真想不通为什么叫‘大英’博物馆?”大英博物馆藏品背后的殖民色彩很难被令人叹为观止的藏品被掩盖。其实,除了英国和大英博物馆收藏着众多中国文物外,法国、德国、瑞士、瑞典、美国、俄罗斯、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等国也拥有大量中国文物及相关藏馆。这些被国家级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流失文物和艺术品今后的归宿会怎么样,中国政府的态度很明确,反复强调“循由国际公约途径追回流失文物的立场决不放弃”。像圆明园生肖铜首这样的由西方国家民间收藏的中国文物一旦进入拍卖程序,国际上过热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买卖就会让“回归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仅就10年“中国文物回流运动”来说,还是出现了一些变化。过去是中国买家揣着盘缠、带着翻译到国外四处奔走淘宝,现在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外国艺术商、古玩商或经纪人主动找上门来提供信息、进行推销。记者2003年在仅次于佳士得和苏富比的英国宝龙拍卖行进行调研时发现,该公司的中国艺术品部当时竟然是最为繁忙的一个部门,因为他们发现当时客户名单里增加了很多来自中国内地的新面孔。为了应对这个变化,公司聘用能讲汉语的员工来帮助协调业务,并在拍卖图录和拍卖现场增加中文提示。当时很多中国投资人来自北京和江浙地区。按照该公司一位资深副总裁的话说,中国买家的增多是让人欣喜且前所未见的事情,同时也是中国资本开始进入全球艺术品市场的重要信号。
从历史上看,参与中国文物艺术品投资的人士主要来自于美国、英国、法国、日本和东南亚,如伦敦的ESKENAZI家族,主要收藏中国瓷器;印尼的郭氏家族,主要收藏中国当代艺术品;美国的塞克勒家族,主要收藏中国青铜器、绘画等等。最近比较活跃的业内人士基本上都集中在英国、美国和中国香港。而正是因为买卖中国文物热,香港已经成为继纽约和伦敦之后,全球第三个重要的艺术品商业中心。在这些业内人士中有古玩商、艺术品经纪人、职业投资人、银行和其他投资或收藏机构。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一般都有固定的套路来运作一件中国文物艺术精品。一般先让物品在海外露面,做展览,或者以学术研究为依托进行宣传,同时发出信号给国内市场,再接触可能的买家以及国内媒体,然后高调入境或者直接在境外交易。如前两年西方某国的一个重要收藏家去世,他的家人联络了一个古玩行里的中国朋友帮忙在北京古玩城放出消息,说有一批旧藏的明代官窑瓷器要进入市场,这引起了国内业内人士的高度重视,同时国内市场上的明代官窑瓷器价格也开始小幅上涨。半年后,这批瓷器在双方的运作下分别在海外和北京举办了几场展览,也请到一些著名的学者撰写文章,出版了画册和专论。又过了半年,这批官窑瓷器辗转到香港,委托给一位知名古玩商出售,价格大涨,其中大部分被来自北京和江浙等地的买家瓜分。
在位于巴黎最著名的德鲁奥拍卖市场对面的Bureau Des Estimations估价行里,《环球时报》记者看到了很多中国瓷器。估价行老板拜德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所有业务中,中国文物占了10%到15%。一般的文物经他过眼就行,但要是有什么官印的器物,他就会找更专业的人士来鉴定。拜德没有直接回答记者对中国文物买卖热的看法,但他认为,受到当前金融风暴的影响,艺术品拍卖市场行情正在经历着一个下滑的趋势,但受影响最大的是中等价格的艺术品,这一类的拍品价格已回落到“可以大胆进货的时候了”,而高端拍品似乎并没受金融风暴太大影响,其价格没有下跌。拜德的回答或许能够提供一个参考,但具体到鼠首和兔首这样有着不一般背景的绝世珍宝的估价,除市场因素外,其背后是否还有其他考虑甚至秘密,只有直接参与者心知肚明了。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