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大众化

2006年纽约苏富比春拍首次掀起中国当代艺术浪潮,自此之后,华人艺术家开始在世界各地大展光芒,他们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创下新记录。中国当代最知名的艺术家岳敏君,在2008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夜拍,再度创下个人纪录,最高成交金额上看5,408万港币。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拍卖市场成交的金额,反应出全球艺术品收藏市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视;此时,也正是华人从未享受过的镁光灯聚焦年代。

但于此同时,艺术的社会职责也越来越遭为世人争议。面对近乎天文数字的售卖价格,被炒得越来越热的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行情。人们不禁要问,这究竟是商业还是艺术,艺术变成远离大众的终极奢侈品,那么艺术家的作品是不是只为几个有钱人而创作?

有意思的是,通常一些所谓现代的艺术品是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所不能明白的,比如798里的艺术品能看懂的人其实很少。艺术品可能分两种,一种是有着悠久历史,出自名家;另一种是现代的,比如很多现代的油画,不能不承认画的画工肯定是比一般人强很多,但是内容、主题好像并不是普通大众所一下能接受的,这些作品除了缺少一定时间的历练,更缺少的是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要让艺术品不再是高高居于庙堂之上的阳春白雪,而是普通大众都能够欣赏的作品,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科技的发展,可以承载绘画艺术功能的媒介越来越多,借助动画卡通等一系列新媒介来推广艺术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推广艺术新尝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08年9月9日下午4点30分,外滩五号的设计共和旗舰店(Design Republic Flagship Store)举行ART FOR THE MASSES国内首次新闻发布会。届时参与这次艺术与潮流crossover的五位中国当代最知名的艺术家:岳敏君、周春芽、刘野、周铁海、金钕。项目的创意策划人《PPAPER》杂志创办人包益民、上海的艺术顾问彬彬皆将莅临出席。

早先在东南亚地区造成轰动效应的“ART FOR THE MASSES” ART TOYS,极为罕见的邀请了中国当代五位最知名的艺术家,并把他们的经典作品,第一次由2D平面转变为3D立体,将画作转化为生动活泼的ART TOYS,它的尺寸、大小也都是全球首见。在整个项目的策划、设计和制作过程中,设计团队PPONE加入了众多当代流行的视觉及文化语系于其中,每位艺术家也都参与并严格把关。从无到有,历时近一年的时间,终于将一套精美的ART TOYS呈现在大众面前。“ART FOR THE MASSES” ART TOYS全球限量发行100套,而中国大陆地区限量30套,每套限量作品都附有艺术家亲笔签名的保证书及编号,倍具收藏价值。

谈到ART TOYS,可能大众首先想到的是村上隆创造的卡通形象。但与村上隆等一众日本新波普(Neo-Pop)艺术家不同,“ART FOR THE MASSES”所合作的五位艺术家,皆是学院派出身的,严肃的当代艺术的执行者。他们的作品中,虽有着现代性的反讽、绚丽的色彩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从他们出道伊始,与大众时尚和潮流文化间便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他们的作品往往只能在博物馆、画廊里被看到。所以,“ART FOR THE MASSES”这次的创意行为,革命性地拉近了严肃艺术与大众间的距离。

“ART FOR THE MASSES”的这次创意行为,也意在探讨和尝试改变艺术与大众之间的关系,期待能替当代艺术开创崭新的艺术设计范畴,开拓别于传统的艺术收藏定义,使当代艺术的面貌更加多元也增添更多的可能性。

艺术家与相关TOY作品介绍

岳敏君

1962年于中国黑龙江出生,河北师范大学美术系毕业,是中国当代艺术里最重要的「玩世现实主义」代表画家之一。岳敏君的创作以自身肖像为蓝本,作品主人翁的露齿大笑,以充满幽默感的同情心,思考并检视自身存在的价值。开怀大笑的面容里,更凸显出令人辛酸的氛围和商业化的空洞。自此,傻笑人物的肖像成为他最为明显的标志。

TO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露齿大笑,是岳敏君最重要的符号。国际上最火红的华人当代艺术家,破天荒首度与街头涂鸦天王KAWS,进行一场「Fine Art」与「Street Art」不可能的crossover合作。岳敏君最重要的「露齿大笑」元素,以及KAWS最具代表性的「XX」,成为作品脸部的经典表情。跳进KAWS身体里的岳敏君,睥睨嘲笑着这个世界的荒谬,更将眼睛遮起来,索性连看都不想看。不看,就没有悲伤与辛酸了。

尺寸:长 10 CM X 宽 12.5 CM X 高 30 CM

材质:PITCH 树脂

周春芽

1955年于中国重庆出生,四川美院版画系、德国卡塞尔美术学院自由艺术系毕业,在中国当代艺术圈所有活跃的艺术家之中,被公认为色彩掌握度最好的画家。他的作品结合了表现主义与中国传统,画笔下的一切形体与色彩,无一不表现出深刻的情感表达。最知名的绿狗系列,是为了纪念他所饲养、已过世的德国狼犬「黑根」,一只只绿色且形态各异的狗,是他回忆里的谬思。将生活入画,让他的感性更表露无遗。

TO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为了留下对于死去德国狼犬「黑根」的回忆,周春芽创作出绿狗系列来纪念。一只只绿色而且形态各异的狗,是他回忆里的谬思。用色大胆,画风自由,是他的特色。绒毛是狗的真实触感,有棱有角的线条表现,更一改周春芽绘画上的自由作风,但同时也是可爱讨喜的朋友。

尺寸:长 17 CM X 宽 35 CM X 高 30 CM

材质:PITCH 树脂 / 植绒

刘野

1964年于中国北京出生,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德国柏林艺术学院硕士毕业,为中国当代知名油画家。他的画风受中国思想与西方蒙德里安等大师的熏陶,在东方传统油画与西方抽象两造间流动。他擅长以可爱美丽的卡通绘画沟通,让人产生错觉。但在纯真无瑕的外表下,隐藏着更多他想诉说的邪性、矛盾与冲突,完美的背后其实有更多黑暗面。

TO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可爱美丽的卡通形象,是刘野最擅长的沟通、表现方式。美丽与邪恶,同时存在于这个穿着绿色短裙的女教师,天真无瑕的面孔里,隐藏着深藏的冲突与矛盾。这是唯一以白色陶瓷制作的作品,象征着纯真的形象,但双手紧压着教鞭,是天使与魔鬼的综合体。

尺寸:长 14 CM X 宽 15.5 CM X 高 30 CM

材质:陶瓷 / FRP

周铁海

1966年于中国上海出生,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毕业,并于1998年获得瑞士中国当代艺术协会颁发的中国当代艺术奖金,被喻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催化剂」。他由香港烟盒上图案所启发的灵感──带着墨镜不想直视这个世界的骆驼,自此成为他最鲜明的符码。像个导演般「说画」的方式,让助手完成画布上的喷绘动作,更是他独树一格的创作方式。

TO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戴着墨镜、穿着暗红格子旗袍的骆驼,是周铁海眼中的上海女性。骆驼黄色的肌肤穿上了青花瓷的旗袍,红色的拖鞋与红色的头发,以及前卫的刺青。周铁海舍弃了传统而保守形象,以冲突性的视觉效果,瞬间让「她」成为当代摩登的上海女人象征。

尺寸:长 19 CM X 宽 14.5 CM X 高 30 CM

材质:PITCH 树脂 / ABS 塑料

金钕

1984年于中国河北秦皇岛出生,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是中国八○年代后最受瞩目的艺术家之一。没有经历过沉重历史记忆与责任的这一代,虽无丰厚的生命经验为基础,但透过不断的吸收与学习,反而具有丰沛想象力,让他们的创作擘展中国艺术全新的一页。她的作品带有一种感伤唯美的视觉印象,是对于童话记忆的积累而反刍出的新一代自我意识表征。

TOY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自童话的完美人鱼,为了爱舍弃声音,为了爱人的幸福宁愿化为泡沫。这是后八○没有历史包袱的丰沛创作想象,也是金钕独树一格的特色。渴望美丽的女孩,奢望着人鱼的尾巴,杀了鲨鱼并穿起它的下半身,成就自己的美丽。鲨鱼是禁锢着金钕的强大阻力,为了追求自己内心的极致与纯粹,她打破一切,然后重建。

艺术在中国需要大众的参与

艺术与艺术的大众化问题原本似乎就是难以解决的。鲁迅先生曾经讲过,诗、歌、词、曲原本就是民间的东西,文人拿来取为己有,越做越难懂。绘画亦是如此。

事实上,优秀的艺术作品并不见得非得都是“曲高和寡”。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基于其服务于世的思想,其作品虽然从题材上讲是和宗教有关的居多,然而,他却在此基础之上很好的解决了艺术与艺术的大众化问题。同样如此,倔强的米开朗基罗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雕塑家,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画家,他创作的《创世纪》等作品可以说是力与美最好结合,可以说是艺术与艺术大众化问题得以协调解决的范例。

成功经营高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上海外滩三号“沪申画廊”的女主人翁菱认为:“现在的艺术品拍卖有误导性,媒体的报道也有误导性。艺术仍然缺乏社会基础,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并没有那么乐观,还在起步阶段。”她认为:中国的艺术家、收藏家以及所有艺术品的需求者的心态都尚待成熟,而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年时间。

事实上,一部分中国策展人已经开始努力让艺术走向大众。诞生于2005年的大声展就是其中一例。四位策展人希望给新一代的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展示的平台,他们找到了中国现代传播集团作为合作方,并由此发展出一种特殊的媒体行销方法,亦即通过展览去销售它的广告版面,而不是通过售卖艺术作品来获得回报。07年的“大声展”在广州、上海、北京和成都四个城市展出。展览很大胆地把新锐艺术家们的设计作品放在了Shopping Mall中展出,让巨大的人流与艺术不期而遇,颇有点人人可以享受艺术的意味。

大声展的参展者均为七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用总策展人欧宁的话说就是:“艺术就在生活里”,“人人都是策展人”,只要你“有话想说,那么把它表达出来,这就是艺术。”

翁菱认为,当代艺术就是用任何可能的媒材来思考和对话与生活有关的一切现实及非现实的东西,在中国这样特殊的社会现实中,城市的剧烈变迁,传统意识的摧毁,都是艺术家的最好的题材。“如果某个艺术展讨论了你正在经历的思考,对你来说这就是好的展览、好的艺术。”

整个20世纪艺术都在趋向于更加大众,今后也一定会从“少数艺术家的喃喃自语”中解脱出来,走进大众生活。而设计是艺术大众化的入门阶段,这就是她推崇的“生活美学”概念。比如成功的商务人士希望通过有品位有设计感的衣着来显示自己的成就和身份,进而是室内装潢、家居,再进一步就是收藏纯艺术品。艺术正在借助于各种新兴的媒介将它的触角延伸至大众的生活之中,让它的价值能在生活的品味中升华。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