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年画

西南地区的民间木版画,产于四川省绵竹县。始于明末清初,盛于清光绪年间,其形式主要有门画,斗方、画条等。其制作多先以木刻版印墨线,再敷以彩绘。制作程式和特色全在于手工施彩和勾线,按民间艺匠通称有以下几种:

(一)明展明挂:为绘工精细富丽的一种。

(二)勾金:笔蘸金粉或银粉勾出图案。

(三)花金:是彩绘后的再加工,用木制花型戳子,拓上金或银色花纹,现所见花戳子约三十几种,分服饰花、帽花、衣角花、袖口花。

(四)印金:印过墨线和彩绘后,再用原印版复印一遍胶水(脸手除外),然后撒上金粉或银粉,扫净余粉后即显出金线或银线。

(五)水墨:讲究笔墨烘染和淡雅的色调。

(六)常形,力求设色单纯。

(七)掭水脚:即寥寥几笔大写意,是绵竹年画的特色绘法。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