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旬婆婆:痴迷古山水画专练甲骨文书法

河南73岁农户常秀峰痴迷画画,她的画还具有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风格特色,人们都称她“凡·高奶奶”。如今,南海丹灶也有位“凡·高奶奶”何锦琼,不过她痴迷画古代山水画,专练甲骨文书法。
这次丹灶“创作生活、有为丹灶”网络征文大赛,何锦琼婆婆激扬文字颂家乡,成为参赛年龄最大的选手,感动镇委书记。
曾是南海红色宣传员
前日记者在西城大果村见到何锦琼阿婆时,她正坐在缝纫机前做手工。“一副手套手工费两角八,一天可以做十多双。”她说,挣点工钱帮补家用,一批货做好了,有人上门取。
据了解,锦琼阿婆1945年1月出生,今年整整63岁了,只有初中文化学历的她曾担任过村里的幼师、出纳、赤脚医生等,还是一名老党员。1965年,年轻漂亮的她,嫁到大果村与一位退伍兵潘栋章组成幸福家庭。由于她天性活泼,喜欢文艺,就经常在镇里教唱歌,上舞台演出。
1967年,正在村里的幼儿园任教的她,根据丈夫从一个孤儿成长为一位革命军人为素材,创作剧本《一件新军衣》,并担任主角,演遍南海、三水等忆苦思甜大会20场次,受到广泛好评。因此当年何锦琼被南海县评为红色宣传员、先进工作者。
喜欢古代山水画专练甲骨文
8年前,老伴患癌症去世。而锦琼阿婆当时身体也很不好,前后在广州做了3次手术,最严重的一次是尿管结石引起肾积水,被割掉一个肾,饱受病痛的折磨。寂寞加病痛,使她渴望寻求精神寄托。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得到一本《芥子园画集》,就开始临摹古代山水画。“我本身在当幼师的时候就常常教孩子们画画,有一定的基础,画画完全是寄托感情,面对不幸的现实,尽量让自己过得开心些。”锦琼阿婆笑着说。记者看到,她画的树叶、柳枝、船只、山水笔墨细腻,色彩鲜艳,真是惟妙惟肖。3年前,香港侄女婿叶恺送给她一本刘兴隆编注的甲骨文集,于是,她开始专注练习甲骨文。在记者面前她挥毫写下“政通人和、万象更新”的文字。她说,甲骨文是我们祖国文字的起源,应该继承和发扬下去。
激扬文字颂家乡感动镇委书记
今年9月的一天,她从电视上看到丹灶第五届康有为文化节“创新生活、有为丹灶”网络征文大赛的消息后,激发了她的创作热情,成为这次征文中年龄最大的选手。“尽管40多年没有写过作文了,但是我确实有许多东西想表达出来。”锦琼阿婆说,改革开放30年,现在有的青年,特别有些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不知现在丹灶这么好的生活是怎样得来的,写出来,让他们知道丹灶今天来得不容易。
曾经做过肾切除手术的她,有股倔强劲。白天,她靠在客厅里一张茶几上写,晚上,她就伏在房间里的凉床上写,3天3夜她写完了3支圆珠笔,草稿纸都堆成了一大摞。锦琼阿婆郑重其事地买来原稿子,将3000字的文稿再一一抄写一遍,向大赛组委会投稿。她的全文以一个普通群众的视角,阐述了丹灶30年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饱含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她的征文被丹灶宣传办送到丹灶镇委书记张可礼的手中,张书记看后非常感动,立即作出批示:“这是村民对丹灶历史和现状之心声,建议归纳总结推出,以凝聚民心民意。”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