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大将秦琼如何变门神?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为传统门神。
秦琼的出名显得偶然,但其实也是必然。
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但是秦琼却很引人注目,少年时代就以义气著称。也算是上天暗助,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让秦琼在家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士兵。虽然地位不高,但秦琼属于特别追求上进的那种类型,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后来,秦琼的母亲去世了,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当时的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的大驾?来护儿平静地说:我阅人多矣,对自己的眼光还有点儿把握,我相信,秦琼非久下人者。
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秦琼投靠了隋将张须陀。当时,张须陀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与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对峙。和卢明月相比,张须陀显然处于下风。虽然卢明月号称有50万大军有些夸张,但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卢明月至少拥有10万士兵。而自称是正规军的张须陀就差得远了,他的部队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一万来人,真正的有效战斗力最多为7000人。
两军就这样对峙着。卢明月无所谓,因为他的部队粮草充足。而张须陀就不一样了,他的大营之内军粮空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境地。再这样拖下去,不用卢明月杀过来,张须陀的军队自己就会发生内乱。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话虽这样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双方已经对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此时张须陀坚持不住而撤军,卢明月必定会乘势追击。对方乘势追击,而张须陀的部队又无心恋战,其后果必然是张须陀的部队丢盔卸甲,血流成河。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即使要撤退,也应该想个万全之策。
苦思冥想之下,张须陀决定走一步险棋。于是,他对营中将士说道:“由于军需物资的匮乏,我们已经到了军无余粮的时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一直和敌人对峙下去。但是我们如果就此撤退,敌人趁势追杀过来,我军也必将遭灭顶之灾。思前想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惯常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冒一次险,也许会有一线生机。”说到这里,他打量了一下身边的人。那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将士,一听说还有一线生机,突然个个都来了精神,全神贯注地等着张须陀说下去。“也许你们会问,事到如今,还有什么高招呢?我是这样计划的:先撤。”说完此话,张须陀看到大家的表情又松弛下去了,他们似乎在说:这有什么新鲜?谁不知道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撤呢?看着大家的表情,张须陀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是啊,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要撤,同时大家也一定想到了,如果撤兵,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对此,大家有没有不同思路?”看着没人发表意见,张须陀补充道:“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分析,因为我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这个出发点之上的。”听到这里,大家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张须陀高声说道:“是的,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他们追杀过来,我们就面临着危机,对不对?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敌人大规模出击的必然后果就是——后、方、空、虚。”他一字一顿地说,“就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的生机来了!此时,如果我们选派精兵强将直捣敌营,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敌人见自己的大营被捣,必然回兵救急,我们再反过来予以追击,绝对可以以少胜多,并且能让我们彻底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
此时,大家的情绪都彻底地被张须陀描绘的前景给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个计划的关键点是,必须有人带兵偷袭敌军大营——这可是块硬骨头,弄不好不仅自己丢掉身家性命,而且还将连累整个部队,导致其彻底灭亡。因此,虽然主帅的主意高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承担这一使命。
张须陀等了半天,居然没有一个将领出来领命。他着急地喊道:“谁为吾行者?谁为吾行者?”
“我!”终于有人答应了!
生年不详,卒于公元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唐朝开国将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在传说中,秦琼与尉迟敬德为传统门神。
秦琼的出名显得偶然,但其实也是必然。
很多时候,民间都称呼秦琼为秦叔宝,传奇小说也都把秦叔宝当成了秦琼的别名。其实,叔宝是秦琼的字,只是他的字太响亮了,以至于压住了他的名。
秦琼是齐州历城人,家世很平凡,他的父亲不过是北齐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录事参军。在秦琼几乎还没有记忆的时候,北齐为北周所破,秦琼的父亲战死在了沙场。此后,秦琼和母亲相依为命,过着孤苦贫寒的日子。但是秦琼却很引人注目,少年时代就以义气著称。也算是上天暗助,爱讲义气的秦琼长大后体形高大,威猛骠悍。讲义气并且骠悍,让秦琼在家乡拥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秦琼起点不高,刚开始他只是隋将来护儿帐内一个不起眼的士兵。虽然地位不高,但秦琼属于特别追求上进的那种类型,再加上他的侠肝义胆,使得他很快就赢得了来护儿的注意。后来,秦琼的母亲去世了,作为将军的来护儿曾派代表前往吊孝,这让当时的人大为不解。有人问来护儿,秦琼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他家的丧事怎么惊动了您的大驾?来护儿平静地说:我阅人多矣,对自己的眼光还有点儿把握,我相信,秦琼非久下人者。
来护儿的眼光果然不差。
在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之时,秦琼投靠了隋将张须陀。当时,张须陀正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与农民军首领卢明月对峙。和卢明月相比,张须陀显然处于下风。虽然卢明月号称有50万大军有些夸张,但了解底细的人都知道,卢明月至少拥有10万士兵。而自称是正规军的张须陀就差得远了,他的部队加上老弱病残也不过一万来人,真正的有效战斗力最多为7000人。
两军就这样对峙着。卢明月无所谓,因为他的部队粮草充足。而张须陀就不一样了,他的大营之内军粮空虚,已经到了难以为继、无米下锅的境地。再这样拖下去,不用卢明月杀过来,张须陀的军队自己就会发生内乱。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为上。话虽这样说,问题却没有这么简单。为什么?因为双方已经对峙了这么长时间,如果此时张须陀坚持不住而撤军,卢明月必定会乘势追击。对方乘势追击,而张须陀的部队又无心恋战,其后果必然是张须陀的部队丢盔卸甲,血流成河。因此,为了自身的安全,即使要撤退,也应该想个万全之策。
苦思冥想之下,张须陀决定走一步险棋。于是,他对营中将士说道:“由于军需物资的匮乏,我们已经到了军无余粮的时刻,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再这样一直和敌人对峙下去。但是我们如果就此撤退,敌人趁势追杀过来,我军也必将遭灭顶之灾。思前想后,我觉得我们应该打破惯常思维,反其道而行之,冒一次险,也许会有一线生机。”说到这里,他打量了一下身边的人。那些刚才还无精打采的将士,一听说还有一线生机,突然个个都来了精神,全神贯注地等着张须陀说下去。“也许你们会问,事到如今,还有什么高招呢?我是这样计划的:先撤。”说完此话,张须陀看到大家的表情又松弛下去了,他们似乎在说:这有什么新鲜?谁不知道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先撤呢?看着大家的表情,张须陀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是啊,也许大家都想到了要撤,同时大家也一定想到了,如果撤兵,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对此,大家有没有不同思路?”看着没人发表意见,张须陀补充道:“既然大家没有不同意见,那么就让我们从这里开始分析,因为我所有的计划都是建立在这个出发点之上的。”听到这里,大家一下子又兴奋起来了。张须陀高声说道:“是的,敌人一定会追杀过来,他们追杀过来,我们就面临着危机,对不对?但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一下,敌人大规模出击的必然后果就是——后、方、空、虚。”他一字一顿地说,“就是在这个节骨眼儿上,我们的生机来了!此时,如果我们选派精兵强将直捣敌营,一定会有出其不意的良好效果。敌人见自己的大营被捣,必然回兵救急,我们再反过来予以追击,绝对可以以少胜多,并且能让我们彻底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
此时,大家的情绪都彻底地被张须陀描绘的前景给调动起来了。但是,这个计划的关键点是,必须有人带兵偷袭敌军大营——这可是块硬骨头,弄不好不仅自己丢掉身家性命,而且还将连累整个部队,导致其彻底灭亡。因此,虽然主帅的主意高明,却没有一个人愿意冒这么大的风险去承担这一使命。
张须陀等了半天,居然没有一个将领出来领命。他着急地喊道:“谁为吾行者?谁为吾行者?”
“我!”终于有人答应了!
张须陀激动地看着那个答应的人。他认得他,这人是秦琼。只听秦琼说:“我的地位低微,本来轮不到我说话,但众将军既然都不说话,我就只好站出来了,请您原谅!”
张须陀激动地看着那个答应的人。他认得他,这人是秦琼。只听秦琼说:“我的地位低微,本来轮不到我说话,但众将军既然都不说话,我就只好站出来了,请您原谅!”
至此,忠心事人的秦琼也算好人好报,得以善终。
但是事情却没完。在民间传说中,这位战将最后却成了门神。
《西游记》完整地记载了秦琼变成门神的全部经过:
据传,唐朝开国初,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王与一个算命先生打赌,老龙王为求一时之胜,滥用权力,触犯了天条,其罪当斩。玉皇大帝便委派唐朝大臣魏征在第二天午时三刻监斩老龙王。为了保命,泾河龙王在行刑前一天跑来向唐太宗李世民求情,让他在第二天拖住魏征,好让自己躲过一劫。李世民觉得魏征是自己的手下,这事情当然容易解决,于是就满口答应。
第二天,李世民宣魏征入朝,并将魏征留下来陪自己下棋。李世民的目的就是用这个办法困住魏征,让他无法脱身,当然也就不能监斩泾河龙王了。谁料午时三刻之际,正下围棋的魏征却打起了瞌睡,李世民也没太在意,而魏征就利用这个短暂的瞌睡,灵魂出窍,梦斩龙王。
被斩了的泾河龙王恼羞成怒,怨恨李世民言而无信,因而阴魂不散,夜夜到唐宫里来大吵大闹,呼号讨命。李世民既惭愧又难过,每夜都被泾河龙王的冤魂吵得无法入睡。他只好将这一情况向群臣通报,以求解决办法。
大将秦琼奏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李世民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但总不能让他们二位每天都不睡觉吧?因不忍二将辛苦,李世民遂命宫廷画家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形象描在画布之上,并张贴于宫廷的正门之上。后来,民间学模学样,也将秦琼他们的形象贴在自己的大门之上,慢慢地,这两员大将便成为千家万户的守门神了。其中执锏者即是秦琼,执鞭者乃是尉迟敬德。
秦琼就这样成了门神,一下站到了现在。
【点评】
为什么偏偏是秦琼和尉迟敬德在民间传说中成为了门神?这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说穿了,门神其实就是门卫。既是门卫,那就需要尽心尽职,忠心耿耿,不能困了就打瞌睡,心情不好就开溜;还需要孔武有力,身手过人,不能碰到强敌就撤退,碰见危险就打战。如果在深入民心的隋唐英雄之中挑选门神,秦琼和尉迟敬德堪称是最佳人选。因此,两个人成为了门神,走进了“千门万户曈曈日”的新桃旧符之上。虽然一直保持警戒和站立的姿势是累了点儿,但,这难道不是后人对他们品质的最高认可吗?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