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器之仿制

所有古玩自以原件为贵,凡属仿制即等伪制。惟铜器为例外,仿制为世所许。其仿之精者,且与真器等价。若夫伪制,则无论如何精美,亦属世所不取与。盖伪制不同仿制,仿制意在尊古,伪制意在欺世,故仿制可称而伪制可敝也。历代制器率仿前朝,商仿夏,周仿商,四千年来历代递仿,除少数创生之新式外,余者均为仿制。但此种仿制系取前朝之美,参本代之长,融会为之。式法先朝款识,本代虽仿而实非仿也。各代铜套均此类也,故均不列为仿器。若夫纯仿制者,仿古之式,托古之名,充古之器,斯诚仿制也。历来仿制者甚多,但精者甚少,仅将仿制之成功者略述如下:

唐天宝至南唐后主时二百余年间,官方于句容县设置官场,专事仿铸古代各铜器。惟仍自标记识于器上,多刻监官花押,其体轻薄,花纹细玲珑,亦有微带青绿色或朱砂斑者,惟皆不能彻古莹润,现在尚可见之于故宫博物院之铜器柜中。此为仿制之最早者。

仿制之多者,以宋宣和为最。盖徽宗嗜古成癖,对于古代名器无不仿制。而仿古铜器为尤夥,凡古代著名铜器无不仿之一。今日所见铜器,泰半皆宣和时仿制品也。 

宋时除宣和仿古,以后又于台州设厂,专造仿古各铜器,惟多系小雷纹花式。 

元时杭州姜娘子、平江路王吉仿制古铜器皆有名,惟花纹多粗糙,与古器相去甚远,然姜铸尚胜于王铸。 

明德仿制古铜器最为精妙,所仿多为商周之器,炼铜既精,仿制尤妙,仿制之佳以宣德为最。 

清乾隆时仿制亦多,但多注重款式而作工多劣,不能与前代媲美也。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