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油画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可复制性创作将成主流

油画民族化问题已经解决

将油画的多层次画法变为“一次性完成”是何多苓独有的。油画的多层次画法是一种古老的画法,而何多苓则将这种多层次画法与中国写意的、流动的画法合二为一。在记者的要求下,何多苓将自己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画作作了简单介绍。

他说,《春风已经苏醒》从技法上是怀斯风格的开始,之后还有《老墙》《乌鸦是美丽的》《小翟》等。与中国传统技法有关的作品有《迷楼》《后窗》,以及《女人体》系列和《婴儿》系列等等。

有评论说,“在何多苓的作品中,我们隐约可以看到何多苓经典的气息,细腻、优美,带一点点冷的神秘气息。迷一样的不确定性在剥离了具体情境的画面中表现得更为完美、纯粹”。当记者问他今后是否会将现在的风格延续到底时,何多苓却不以为然。他表示只是相对固定,还要向前发展。

何多苓说,中国的油画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而且创作上已经覆盖了目前油画创作的各种风格,其表现力已被大大拓展。在这方面中国画家是有贡献的,因为西方的绘画在当代艺术中已经成为不太重要的内容,所以画油画的人并不是很多。还有,西方人目前仍旧恪守着油画的传统画法,而中国的油画已经有了很大改变。一些外国的画家也在借鉴中国油画的画法。更为可喜的是,油画民族化的问题,现在可以说已经得到解决,而且对世界油画语言的拓展更是功不可没。

油画创作朝市场化发展

何多苓感慨地说,现在中国的主流油画在国际上已有相当地位,或者说相当火爆。在他看来,方法决定着效果,而中国油画的画法最终对世界油画的发展会有影响。

对于中国油画自身的发展趋势,何多苓坦言,油画还是以画家个人手工劳动的一种创作。但是现在另一种趋势也很明显,即复制的方法。也就是说它可能不再是画家一个人画了,比如他会请助手帮忙,进行复制性劳动,这是从著名画家安迪沃·霍尔开始形成的一套复制性画法。现在中国也有很多人采用了这种方法:由画家来设计,助手来完成。这样就可以将同一幅画、同一种形式不断重复。这是当代艺术一种很重要的手法。

何多苓说,这样的操作更市场化,更具公共性,同时仍不失其为主流。当记者问及这种复制结果会不会影响油画艺术的个体创作时,何多苓说不会,实际上它已经是油画的一种创作方法。应该说这种可复制性是一种更主流的方法。

具体到画家个人,何多苓认为,像他这样进行单体性创作的画家,一来是生产的量很少,二来是达不到普及。所以单体性创作虽然还会存在,但不会是主要的方法。他同时强调,油画在一段时间内曾受到影视、摄影及多媒体的冲击,但油画毕竟有着独特的制作方法,而且具有相对牢固的消费群体。所以油画还会长期存在下去,并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至于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还很难想象。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