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钱币收藏

在古代众多的收藏品中古钱币的数量是最大的,因此珍稀品种也相对多一些。但是在现今的市场上如果想以极低的价格买入珍品的机会几乎为零。如果另辟捷径从版别、制造工艺等方面入手,我们就会有许多新的收获。

一、铜钱。我们知道金、银、铜是共生矿,矿石在冶炼时最先分离的是金、银,最后是铜。与金银钱相混的是白铜和黄铜,在鉴定时必须严加注意以防漏货或上当。从版别上看,有些钱币的背面上有星、月等纹饰或文字,与普品价比一般要贵出几十或者上千倍。选购时我们要注意两点:1.看带星、月等纹饰或文字的存世量,量小的贵,量大的便宜。如:开元钱、乾元钱、宋元钱,一般品种才几块钱。2.看这些纹饰是否是流铜或沙眼,千万不要张冠李戴,误认为纹饰。

二、机制币。在19世纪末,满清政府开始铸行金、银、铜等机制币。机制币版别相当多,在工艺上有凹凸版、合背或合面、英文错写或倒写。如把字母写倒,文字、龙纹有粗有精等,这些残次品就成了现今收藏的热点,价格也不菲。从数量看,各省局机制数量不一,如广西省造铜元只存样币几枚,每枚价格过万元。从币材上看,清代铜元一般为红铜或杂铜,黄铜币就很少,一般的是样币。但是奉天省造光绪元宝绝大多数是黄铜,红铜的极少,每枚千元以上。江苏、四川等钱局的铜元也有一部分是黄铜质地,由于存世量大,价值相对比较低。清代银元都是白银制成的,在正式生产前工厂都要出一批样币,材质有铜制的和镍制的,还有的是铜包银的等等,这样的样币存世极少。

收藏钱币涉及方方面面的知识,不是光看钱谱就能成功的,收藏钱币也不是一到市场就能买到好货的。少些浮躁,多看书,多看实物,要有平常心才能提高自己的水平。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