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中首创的四轮磨盘炮车在宁波仿制成功(图)

5月中旬,因宁波博物馆陈列需要,宁波镇海区文管会开始仿制1841年6月林则徐与龚振麟在镇海抗英期间首创全国最大,最重的8000斤大炮和全国最先进的四轮枢机磨盘炮车。

文管会全体同志花了整整两个多月的时间,于8月28日终于把8000斤重的大炮和四轮枢机磨盘炮车仿制成功。大炮长3.75米,口径0.58米,屋径0.81米,炮车长2.8米,宽1.8米,高1.4米,旋转磨盘直径1.6米,木轮高0.8米。计用优质木材近3立方米,各种零配件数十件。完全达到文献记载的要求。“炮车可360度旋转,炮口能高能低”,“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推拉轻捷”。宁波博物馆领导和专家看到整装的磨盘炮车后,一致认为炮车气势较大,形式逼真,非常满意。

由于当时考虑到在宁波博物馆的展出价值和林则徐在镇海的功绩,区文管会毅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但仿制160年前的古炮、古车谈何容易,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史料缺乏,工艺要求又高。为此区文管会首先召开有关专家座谈会,征求各方意见,四方搜集资料,并参考镇江早些时候仿造的四轮磨盘炮车模型,又根据文献记载作了许多修正,由区文管会李根员副主任绘图纸,特聘临海广顺源古建筑工程公司进行制作,区文管会负责监制,目前基本完成安装任务,待做旧后将在宁波博物馆开馆时展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历史背景:

1840年英国侵略军率军舰四十余艘、兵勇四千余人,陆续开抵广东洋面,挑起了震惊中外的鸦片战争。中国沿海告急。原任嘉兴县丞的龚振麟奉命调往镇海军营。钦差大臣,两江总督裕谦为加强浙江海防工事设施需要和研制各种武器在镇海梓荫山麓设立镇海铸炮局。令龚振麟、余杭知县汪中洋、镇海粮台鹿译长等主管其事。

1841年6月,林则徐遭到妥协派诬害,被革钦差大臣和两广总督之职,以四品钦衔到镇海抗英前线“戴罪立功”。他在镇海的35天中在积极进行防御工作外,又和龚振麟等试制新式大炮和四轮磨盘炮车,把从广州带来的《焦氏炮书》和天一阁查阅的资料共同进行研制。

在近代战争中,大炮是重创敌舰的战略武器,清代装备废驰,到鸦片战争时,清军的装备大多是明代遗留下来的小炮,射程短、火力低、运送不便。林则徐发现浙江所制大炮威力大多射程短,而广州所制大炮射程虽比浙江所制大炮射程远,但威力却小。他与龚振麟一方面参考从广州带来的《焦氏炮书》、到天一阁查阅资料,另一方面请来广州制炮师和浙江制炮师,取长补短一起研制新式大炮。同年6月21日全国最大、最先进的大炮在镇海试制成功,重达8000斤。

浙江巡抚刘韵珂到镇海察看后,认为大炮已经制造成功,但“炮架旧式、重滞、仅能直击。”这么重的大炮如何运送轰击?制造新式炮车已是当务之急。林则徐与龚振麟日夜研究,绘制各式图纸,并仔细琢磨了英国大炮的炮架模式(这是林则徐在广州任职时秘密派人从前线阵地画下来的炮架模式图)进行参考。龚振麟从图纸中发现英国炮车虽能俯仰左右,架下的四个轮子也便于拉炮进退,但炮架前身过短,如果不将炮尾落地,炮身昂起,炮弹就难以施放,这样的设计虽然可以击高,却不能致远。若将之全盘仿制安装在镇海海岸炮台上,显然不能有效轰击海上入侵之敌。于是他们结合本地地貌地形,根据实际需要将改进英式炮车,终于试制成功“四轮枢机磨盘炮架”。该炮架可360度旋转,“虽重至万斤,以一人之力即可旋转轻捷”,指挥如意。

可惜的是,1841年10月,英军占领镇海、宁波等地,8000斤大炮和磨盘枢机炮车全部毁于一旦。镇海区文管会全体工作人员根据文献史料记载和各地提供的部分资料,终于再现了160多年前鸦片战争时期使用过的“枢机磨盘炮车”,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取得了一项突破性的科研成果。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