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山西商贸的衰落
明清时期,山西商人北上南下,东进西渐,不仅在全国各大商埠建立了网点,而且在俄国、日本、朝鲜、印度、菲律宾等国展开了商贸活动。鸦片战争后,国势日衰。沙俄趁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天津之机,以调停者身份胁迫清政府与之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自此,俄商势力深入中国各地,直接推销其工业品并收购中国土特产品,毋需再与买卖城的山西商帮进行易货。因此,晋商垄断的恰克图边境贸易一落千丈。长期以来,晋商对俄贸易是以骆驼、牛马车为工具,往来于陆路间。
清同治十二年(1873),晋商为节省运费,也拟像俄商一样把湖北茶经水路运至天津,再走陆路贩到俄国。但是,清政府对此横加干涉,并对贩茶走水路的晋商仍按走陆路一样收取厘金,致使晋商在与俄商的茶叶商战中一开始便处于不利地位。加之俄商先后在汉口、九江、福州等地建立起制砖茶的工厂,使用蒸气机代替手压机,在成本、质量、产量上与晋商所制砖茶进行竞争。接着,中日朝鲜交涉事起,清政府推行“引俄制日”政策,从而使俄商直接贩运中国茶叶数量猛增,而晋商输俄茶叶量却日益减少。清宣统元年(1909),俄国政府突然违背两国规定,宣布对在俄华商课以重税,以遏制华商在俄贸易,致使晋商生意索然,无利可图,纷纷撤庄回国。不久,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外蒙古宣布独立。在俄蒙的晋商纷纷回国,损失达数百万两晋商遭此种种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当晋商与俄商在北路展开激烈竞争的同时,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洋行势力侵入山西。此后,英、德、日、美、法、荷等国凡53家洋行陆续入晋倾销洋货、收购原料。外国商品输晋种类有:棉布、棉纱、西药、烟丝、糖果、呢绒、毛毯、手巾、袜子、纽扣、纸张、笔墨、灯具、颜料、磁器、玻璃、牙刷、牙粉、肥皂、火柴、钟表、铜铁、洋针等,可谓日用、百货、五金、食品无所不包。据不完全统计,仅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至宣统三年(1911)7年中输晋洋货以海关口价计算达35051728两海关银。而洋货由天津抵山西后,其售价往往高出海岸及海关价五成以上。以此计算,七年中被洋行攫去白银总额约5300万两。
外国洋行势力在倾销洋货的同时,还大肆购买山西的土产品。山西被洋行攫取的土产价值十分惊人。外国洋行来晋搜刮土产,倾销洋货,强行把山西纳入世界市场并成为其商品倾销地和原料供给地,从而使山西许多传统手工业破产,自然经济解体。在洋布倾销下,山西手工纺织业者纷纷破产。土布年产量锐减。其它手工业,也和纺织业、冶铁业一样,程度不同地受到洋货的冲击。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