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文化的几种类型

龙山晚期文化,因地域不同,差异表现也比较明显。

山西境内属“三里桥类型”的龙山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晋南峨嵋岭以南地区,典型遗址在芮城县南礼教、夏县东下冯。夏县东下冯遗址发掘于1975~1977年,获得10座房屋遗迹,每间直径大都在3~5米间,独门独户。 此外,在一房屋内还发现了对称地排列着的4块支撑柱子的础石,这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地面上设置柱础的建筑。这说明中国古人类在梁柱构架整体稳定性的建筑技术上已有空前的提高。

山西省属“陶寺类型”的龙山晚期文化,主要分布在山西南部峨嵋岭以北的临汾盆地,汾河下游,浍河、滏河流域。目前已发现70余处遗址,以襄汾县陶寺遗址出土文物最为丰富和典型。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遗存,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500~前1900年。 从出土文物可看出当时农耕的兴旺,另外, 原始社会氏族成员之间的平等关系已遭到破坏,阶级对立已经存在,早期的陶寺人类可能正处在国家产生的前夜,晚期则已进入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夏代的纪年之内了。

山西境内属龙山晚期文化的还有一种“晋中类型”,主要分布在太原盆地及其周围,并由此向西延伸到内蒙河套一带。这一类型的代表遗址有太原东太堡、太谷县白燕、汾阳县杏花村和峪道河等。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