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景泰蓝的发展
清代是景泰蓝发展的又一高峰。康熙时期就设立了“珐琅作”,制造各种御用器物,这时期制作的器物规模大、品种多,而且技巧精细,风格由粗犷向鲜明、华丽、清秀方面演变,制品更加结实实用。
到了雍正时期,景泰蓝工艺进一步发展,早期风格于康熙差不多。直至乾隆年间,景泰蓝工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一时期,景泰蓝制品在皇宫内比比皆是,小到床上使用的帐钩,大到屏风,甚至高与楼齐的佛塔,以及日用品,桌椅、床榻、酒具、砚、匣、笔架、建筑装饰、宗教用品等等,无所不备。多采用的物质材料“分上、中、下三等,上等者金胎金丝,中等者银胎银丝,下等者铜胎铜丝”;掐丝技术有了大的提高,各种锦纹丝地卷曲自如,而且开始使用手摇压丝机,达到了空前的匀称精美;花鸟草虫图案更加生动多姿,龙凤图案越显刚柔相济,整体趋向精美细秀,而且出现利用文人名画掐丝的作品;釉料品种丰富,粉碎技术也有很大提高,研磨更加精细,对点润技术的提高和作品的表现力起到很大的作用,制品的砂眼也大大减少。风格上不仅继承发展了明代景泰蓝豪华、古典、雅致的民族风格,而且也开始转变为纤巧绮丽,镀金技术远胜明代,镀金厚重,越显“圆润结实,金光灿烂”。乾隆时期可谓清代掐丝珐琅的鼎盛时期。
嘉庆初期,景泰蓝基本上保持了乾隆时期的风貌,但已经开始衰落,一直到道光年间遗存的作品数量很少。但同时,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间铜胎掐丝珐琅制品受到西方人的青睐,开始作为重要商品出口外销,这也使得民间珐琅工艺稍有恢复和发展,咸丰年间景泰蓝作坊有德兴成、全兴成、天瑞堂等数家,精心研究制作景泰蓝,才开始有所兴盛。光绪时期,景泰蓝在国际市场上已是颇有名气。在这种对外贸易经济的刺激下,除了官营珐琅作坊外,民间也纷纷开商号和店堂,诸如老天利、宝华生、静远堂、志远堂等。1904年,老天利生产的“宝鼎炉”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博览会上获得一等奖(后又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再次荣获一等奖)。自此,景泰蓝在国际上声誉大振,各国纷纷前往争购 ,出现一派繁荣景象。但清朝晚期的这一繁荣景象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又进入了不景气的困境之中。
从总体来看,清朝对景泰蓝工艺的发展还是起到很大的作用。清初景泰蓝工艺缺乏独创性,无论造型、色彩和装饰大都沿袭明代的风格;清中后期,由于宫廷皇室的奢华,对景泰蓝工艺影响很大,这时期的制品造型丰富,表现内容题材广泛,色彩也较明代丰富,可以说是景泰蓝工艺发展的一个新的纪元。但也由于景泰蓝在清中期以前大都为宫廷所供奉,所以就其造型、装饰、色彩及做工而言,总体感觉上过于繁琐、过于奢华。
民国至解放前,由于整个国家和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时期,在这个战乱的年代,景泰蓝工艺及行业也基本上处于徘徊、低落的状态。这个时期的景泰蓝就风格而言没有什么自身的特点,沿袭的是清代的风格,而就其表现的内容而言,由于外国人的购买,所以出现了一些洋人宗教用品和百姓的日常用品。原料物质成本的提高、购买力的削弱、从业人员的急剧锐减等,都使得景泰蓝行业奄奄一息。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