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四大”境界:《孙子兵法》的6074字

《孙子兵法》是一部兵书,孙子通过6074个字,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是什么呢?综观全书13篇,我们发现,孙子所追求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知、全、先、善。著名军事专家马骏提取书中最精髓的战争思想,结合古今中外的经典战例以及生活案例等,对《孙子兵法》进行了解读。
知识比力量更重要的是知识
战争是力量的搏杀。军队的数量、武器装备的优劣、后勤保障的好坏等等,都是力量。孙子是非常看重战争中的力量因素的。但他却认为还有比力量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什么?知识!
《孙子兵法》中出现最为频繁的是“知”字,共出现了79次之多,只《势篇》与《行军篇》中没有“知”字。
如果作为名词,“知”的意义即为知识。比如,孙子认为:预测战争胜负的可能性要从五个方面分析,即“道、天、地、将、法”。只有对这五个方面的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了,才能够胜利。孙子的原话是:“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之者不胜。”这里,“知”虽然没有直接作为“名词”,但是从上下文的逻辑上,“知之”就是指了解上面所讲五个方面的知识。
孙子在《火攻篇》里讲的“知”,更显露出知识的含义。他说:“凡军必知有五火之变,以数守之。”
比如打仗需要知识,仅火攻就有五种方法。在敌营内部放火,下一步怎么办?及时派兵从外面接应!火攻要借风势,如果白天风大,晚上用火攻不利。为什么?因为,白天风刮得久了,夜晚风一般会小了,甚至停止,不刮了。这就是气象知识。而这些孙子都说了,并告诉军人都要知道。
诸葛亮对阴阳学知识非常熟悉,他不止一次地运用阴阳学知识打仗。著名的草船借箭故事讲的就是他巧借自然气象,不用丝毫成本,就从敌人那里获取10万支好箭。鲁肃惊叹道:“先生真是神人呀!”诸葛亮却回答:“作为一名高级将领,如果上不知天文,下不知地理,不懂得阴阳之术,不懂得用兵之法,那可真是个庸人呀!”

什么是“全”?顾名思义,就是全部、完全、全体,表现在战争领域,就是指一次作战行动总体,如战争的总体、战役的总体、战斗的总体。用现代时髦一点的话,孙子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一句话:用最小的消耗,换取最大的胜利。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孙子强调:“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明显给我们做了一个策略排序:“上上策”是通过谋略战胜敌人;“上中策”是通过外交策略获取胜利;“中策”是通过野战战胜敌人;“下策”是攻取敌人的城池。为什么“伐谋”是上上策?就是可以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
春秋时期,诸侯争霸。有一年,晋平公想攻打齐国,便派范昭出使到齐国去观察情况。范昭来到齐国,齐景公设国宴招待他。酒酣之际,范昭说:“希望能用君王备用的酒樽饮酒。”景公不敢怠慢,赶紧吩咐人说:“把我的酒器斟上酒,进献给客人。”范昭更不推辞,端起就喝。坐在一旁的晏子站起来厉声说道:“把君王的酒樽撤下去,换成别的。”下人就把酒器全换了。范昭无可奈何,假装喝醉了,摇摇晃晃地站起来,醉醺醺地对奏乐的太师说:“能给我演奏周王的乐曲吗?我来跳舞。”太师说:“我不熟习周王的乐曲。”拒绝了范昭的要求。范昭讨了个没趣,只好装醉快步跑出门。
范昭走了,景公有些担心,就对晏子说:“晋是大国,来观察我们的国政,现在你得罪了大国使者,该怎么办?”
晏子果断地说:“范昭的为人,不是鄙陋不懂礼节,而是想试探我们君臣,所以要拒绝他的无理要求。”
景公又埋怨太师说:“你为什么不给客人演奏周王的乐曲呢?”太师回答说:“周王的乐曲,是天子的乐曲,演奏它,一定得是君王跳舞的时候。今天的范昭是个臣子,想听天子的乐曲跳舞,所以我不演奏。”
范昭回到晋国,向晋平公汇报说:“不能攻打齐国。我想试探他们国君,晏子识破了;我想触犯他们的礼仪,太师看透了。”晋平公也觉得齐国法度不乱,国内应该比较稳定,而且有人才,不能贸然行事,就打消了进攻齐国的念头。
孔子听说这件事,感叹道:晏子在宴席之间就将敌人击败在千里之外了!
所以说,伐谋是花小钱,办大事儿!
先“先发制人”是胜兵
在军事上,有一个术语叫做“先发制人”,英文叫Pre-emptive。其实,“先发制人”的战略早在中国2500多年前,就有人提出过。他就是孙子!
孙子用了23个“先”字,表达他追求“先算”、“先行”、“先动”的思想。在《虚实篇》中,中心意思是讲“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也就是说,会打仗的人,能够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但是,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是什么呢?孙子说:应该是“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即先到达并占领战地等待敌人的就主动从容。
唐高祖武德二年,据守马邑称帝的割据势力刘武周率军南下攻唐,在攻占大唐的起兵根据地太原后,派手下大将宋金刚继续率军进逼绛州。在这种情况下,唐高祖李渊命秦王李世民率军抗敌。十一月,李世民率兵自龙门(今山西河津西)趁冰坚渡过黄河,屯兵柏壁,并同固守绛州的唐军形成犄角之势,使宋金刚军不得前进。李世民认为,宋金刚孤军深入,军无蓄积,最希望的是速战速决,所以他命令主力部队厉兵秣马,坚壁不战,只派小股部队骚扰敌人后方,切断敌方粮食供应。就这样,宋金刚军和唐军在绛州与柏壁之间相持近半年。宋金刚军由于粮草不济,于是向北撤军。李世民则率军跟踪追击,一昼夜行200余里,至雀鼠谷(今山西介休西南),追上宋金刚军,一日八战皆胜,俘斩数万人。此后,唐军乘胜追击,接连取胜,刘武周、宋金刚逃往突厥,后为突厥所杀。太原也重新被唐军收复。
这里,李世民的赢就赢在他的一个“先”字!不过,他这个“先”字,并不是简单地主动进攻,而是先到达并占据有利地形等待敌人,既可以有充分的准备,又可以充分培养士气。
马骏
善“善战者”的完美法则
在《孙子兵法》中,出现频率仅次于“知”字的,就是“善”字,共出现了33次之多。
我想《孙子兵法》中的“善”字有两层含义。第一,“擅长”或“善于”的意思。孙子所说的能征善战的名将通常要“择人而任势”,即不靠人,而靠势。“善战者”,应该是具有“容人之量”与“蓄人之能”,以“霸道”战胜敌人的名将。
第二,“善”也有美好、完美之意。
孙子眼中的完美名将是:不仅让自己处于不败之地,而且还要找到任何可能导致敌人失败的机会;只有能够修明政治,遵循致胜的规律,才能成为胜败的主宰者。
汉文帝时,汉匈战争再起,匈奴大举入侵。李广率领军队迎敌,射杀了许多敌人。文帝刘恒闻知后,高兴极了,连连说:“真可惜!你如果生在高祖皇帝时,封为万户侯是毫无问题的。”
这是李广的“勇”!
汉景帝初年,匈奴又大举入侵。景帝刘启忧虑万分,派李广率军阻击敌人。有一天,李广率领百骑左右巡视阵地时,突然发现了数千骑匈奴兵。李广军中许多人大吃一惊,主张撤退。李广率领百骑前进,在匈奴阵前二里处停下来,然后下马,命令部下解鞍。兵士们都很恐慌。李广说:“敌人以为我们会逃掉。但我们却解鞍表示绝不逃走,匈奴才会深信这是引诱他们的手段。”
果然,匈奴人一看,这是怎么回事?他们这么点人,看到我们不但不逃,还把马鞍都卸了下来,一定是引诱我们上当,四周一定有埋伏!最终匈奴兵不敢贸然攻击而离开了。
这是李广的“智”!
李广是高收入者,按照他的职务,每年的俸禄有二千石。他为官四十年,但是,在他去世时,家里却没有储蓄。他把平生所得都用在士兵身上了。
这是李广的“仁”!
汉武帝初年,李广随从大将军卫青去攻击匈奴,途中迷路,没能赶上战斗的大军。大将军责备他,派人到李广那儿调查,并要处分他。没过多久,他对部下说:“我自从军以来,与匈奴打了大小70多次仗了。这次幸运地跟随大将军出征,与单于作战,但竟然迷了路,可以说这是天命,不能怪任何人。”说罢,便拔剑自刎。
这就是李广的“严”!
“勇、智、仁、严”,使得他成为一代名.将。可见,孙子在总体思想中,通过强烈求善的意愿,表达其要达到的“至善“的军事境界。以求“知”为起点,通过求“先”与求“全”的手段,最后达到求“善”的最高军事理想境界。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