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其昌

董其昌(公元1555~1636年)字玄串,号思白,一字思翁,又号香光居士,华亭 (今上海松江华亭)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才华俊逸,精鉴赏书画,富收藏,善书法、绘画,为明 代后期大家,同时也是一位美术理论家。平生著述颇奉,主要有《容台集》、《容台别 集》、《画禅室随笔》等。

董氏绘画,以山水见长,宗王维、董源、巨然、二米和元四家,以墨韵幽雅、意境深邃取胜,而不求形似。他作画构图严谨,却落墨放纵,运笔草草之中,生趣盎然。他不仅长期生活在秀色可餐的江南,而且到过湘、鄂、闽、赣、晋、京等地,群峰缥缈的武夷,云雾变幻的潇湘,都给他的创作提供了良好的艺术土壤。他善于以夸张的笔法,去捕捉 流动的云气,描绘多变的云烟雾雨,使绮丽多姿的山水,更富有浪漫色彩。又往往于村渚沙岸、溪水小桥、渔舟孤庐、峰峦层林等 秀润简淡的景色中,寓以抒情的诗意和丰富 的遐思。他创作的山水,兼书、诗、画之美,成为文人画的典范。其追求笔墨韵味和师古的倾向,还对清代四王及明遗民画家起到一定影响。

董其昌的书法,其运笔以颜真卿为师,遒劲有力。兼二王之秀、米芾之犷,博采众长,自成一家。行楷尤为潇洒秀丽,不仅在当时驰誉四方,流传海外,为中外文化交流增辉,而且清代书家,如康熙、乾隆及张照、刘墉等均以董书为楷模,流风遐迩,绵延不绝。以自然刚健之姿,雄浑超逸之态,左右明末到清近三百年的书法,在我国书史上,也是有着开一代风气的显著地位。

责任编辑:maggie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