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上,他们为历史疗伤——河北文物抢险队灾区日记

据不完全统计,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四川79处全国重点文物因地震损毁,16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遭受不同程度破坏……一场文物灾难也瞬间发生,国家文物局第一时间选派全国6家单位对灾区文物展开抢救。

我省文物局古代建筑研究所一行四位专家,作为第一批全国抗震救灾文物抢险队队员奔赴四川,对成都王建墓(永陵)、崇州罨画池、罗江庞统祠、江油云岩寺等4处国保单位实施对口抢险,经过29个日日夜夜的紧张勘察、测量,第一阶段工作圆满完成。

然而,这29个日日夜夜,却深深地印记在了田林、刘国宾、朱新文、张勇的心里,成为他们人生经历的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让他们每每想起就激动不已。让我们一同走向那29个日日夜夜的背后,去回顾他们在废墟上,为历史疗伤的事迹……

“6月2日,我在去张家口的路上得到要赴四川灾区进行文物抢险的通知,第二天迅速返回。用半天的时间进行工作交接,用半天的时间准备好路上和到达灾区后所必需物品,尽量给灾区减少负担。”刘国宾告诉笔者,田林、朱新文、张勇他们四个接到赴灾区的通知后,仅用了一天的时间,便从张家口、保定和长城测量队迅速集结到石家庄。

6月4日晚8时,四人组成的赴川抗震救灾文物抢险队(后简称抢险队)登上了飞往成都的飞机。

成都 〉〉〉

学会在余震中安眠

地点:成都王建墓(永陵)

时间:6月4日—6月6日

抢险队于6月4日晚11时到达成都双流机场,当晚与成都文物局取得了联系。6月5日上午到达本次对口支援的第一个文物点———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王建墓(永陵),迅速展开了现场勘察和测量工作。

王建墓,是五代十国时期前蜀皇帝王建的陵墓,史称“永陵”,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是中国古代帝王陵唯一在地面建造地宫的陵墓。

经过仔细勘察,队员们发现,从表面上看,王建墓的地宫似乎没受多大伤害,实际上,它的内伤不轻。

先用仪器对结构稳定性进行测量后,再将数据与1989年成都勘测设计院的测量数据进行比对,队长田林吃了一惊:“永陵墓室发生不同程度的位移,14个券拱中,5个已经歪闪,部分开裂。”看着巨大的地宫穹顶墙皮大面积地脱落的照片,他们似乎感受到当时的震感。

2008年6月5日 星期四 小雨转多云

“地震了!”张勇告诉队友们。话音未落,震动越来越大,大伙从屋里往外跑。刚跑出屋,就听到噼里啪啦东西甩落的声音。这个是我们来到四川以后经历的第一场地震,大概发生在凌晨1时多。折腾了半天之后,我们又躺在了床上,可是辗转反侧,还是睡不着,刚要迷糊一会儿,凌晨5时多又来了一场余震,队友们没有顾上穿鞋就又跑了出去。看着一个一个熊猫眼,大家相互注视着对方莫名地笑了,等到第三次余震来临的时候,队友们好像是商量好了,谁都没起床,“安然”地躺在床上呼呼地睡着……在这里我们学会了震中安眠。(抢险队日记)

地震后,当地雨水增多,地宫漏雨、地面渗水等情况也在加剧,由于潮气侵蚀及空气湿度较大,棺床周边的石刻已经模糊不清。如何保护棺床防止水汽的侵蚀就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刚开始时队员们想到了山西省文物保护中心曾经有个保护方案,就是给文物带上一个玻璃罩,从远处看,它就像是个水晶宫,可是这个方案有个缺陷,它只能隔绝从上到下的水汽,但地下的潮气却没办法阻止。

难道说就没有解决办法了吗?

抢险队员们沉默了。“对了!你们有没有想过秦始皇陵的隔潮法?”田林如梦初醒般说到。“对呀,咱们可以向陕西文保中心学习嘛。”队员们豁然开朗。

谈起刚到成都时的情形,像很多北方人一样,抢险队的队员们都不同程度出现了水土不服的症状,上吐下泻、浑身起小疙瘩。在饮食方面,由于文物点距离市区较远,选择口味成为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能吃到的东西,都是辣的,尤其是对平时不爱吃辣的刘国宾来说,只能一粒粒咽白米饭了。

崇州 〉〉〉

积累宝贵的人生经历

地点:崇州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

时间:6月7日—6月11日

6月7日上午10时左右,抢险队到达第二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崇州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向崇州文物局了解一些简单情况后,全体队员动身去罨画池踏勘。

经过一天的勘察,基本情况可以断定,罨画池、州文庙、陆游祠的部分建筑结构稳定性存在一些问题。如万仞宫墙和棂星门,由于地震波的原因,南北向建筑如东西配房、东西长廊等建筑毁坏严重。

在这次抢险中,他们了解了罨画池在地震后池底水全部漏失的情况。当时队员们做了简单的修复工作,但他们也提出罨画池底用水泥修缮的方法值得商榷。“如果有可能,我们还是要把这里恢复到原始状态,如用胶泥做池底,再铺上鹅卵石。这样或许会对罨画池保护更为有利。”田林对笔者说道,他也提醒一些文物修复项目要尽可能做到修旧如旧,不要去做破坏性保护。

6月8日 星期日 多云

大家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了住所,本想睡个美美的觉,可是刚躺下全身的酸疼就被浑身的奇痒所淹没了。朱新文撩开袖子,发现胳膊上不少小红疙瘩,比蚊子咬得小很多,成片分布,最多处有巴掌大小。

大家赶紧脱下衣服后发现,衣服上爬满了一个个米粒大小的小虫子。“看!它还一蹦一蹦的,是跳蚤吧?”这时大家都集合到田林这儿,说实在的,队员们是第一次见这么多的跳蚤。后来抢险队员们用完了从家里带来的三瓶花露水,还是一直奇痒不止。只好把所有人的衣服全放进柜子里来了个集中灭杀。(抢险队日记)

田林队长开玩笑地对笔者说:“在那儿,‘四害’我们可都亲身体验过了,宝贵的人生经历要珍惜呀!”刚刚是跳蚤、蚊子,一会儿又来了蟑螂军团,它袭击了屋里每一个角落,连衣服被子上都有。

大家先是用杀虫剂追着蟑螂满屋子跑,后来由于蟑螂实在是太多了,没办法,只好找来服务人员调换了房间,从6楼搬到了5楼。

罗江 〉〉〉

不抛弃不放弃

地点:罗江庞统祠

时间:6月12日—6月18日

说起罗江庞统祠,人们便会想起三国时“卧龙”与“凤雏”的故事,诸葛亮和庞统是两位不同寻常的人才。庞统祠中的庞统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老陕路旁,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6月12日下午,抢险队成员和罗江文物局的同志们一起来到了庞统祠,对损坏情况迅速开始测量和抢险工作。

6月13日 星期五 雨

今天在测量庞统祠总平面时,我们发现这里没有勘测的必备仪器水准仪,没办法只能跑到当地建设部门去借,他们同意让我们使用半天。

天公又偏偏不作美,大雨不断,怎么办呢?在这个时候,队长田林带头脱下自己的衣服,用衣物护着仪器,来保证水准仪测出的数据准确无误,他自己光着膀子站在雨中工作。

最年轻的队员张勇身先士卒,冒雨登上庞统祠,屋瓦特别滑,他小心翼翼地登高爬低。刘国宾、朱新文踊跃地扛仪器、搭梯子,一干就是三个小时,雨水、汗水夹杂着干活沾的泥土,我们互相看着对方像个泥猴,就这样在雨中整整淋了三个小时,才测完全部数据。(抢险队日记)

听着他们的讲述,我们只有默默倾听,注视着这帮对待文物不抛弃不放弃的勇士们……庞统祠管理处金剑锋主任说:“看到他们认真执着的工作态度,我很感动,我们庞统祠全体人员要向他们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抢险队队员准确掌握了第一手资料,发现了罗江庞统祠的主要问题:部分建筑基础下沉,造成墙体开裂;已有的图纸不能满足现在设计的需要,必须重新绘制、重新勘察;缺少总平面图、各建筑装修大样图,于是他们又连夜绘制图表。

绵竹、什邡 〉〉〉

为地震留住历史记忆

地点:绵竹、什邡

时间:6月17日

抢险队在四川省罗江县工作期间,接到了一个意外的邀请。德阳市文化局向他们发出邀请,希望他们能对什邡、绵竹两市的两个重灾镇进行考察,并帮助德阳市专家核定地震遗址。

为地震遗址遴选文物进行保护,这是“5·12”大地震后,摆在文物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崭新课题,没有可以借鉴的先例。

6月17日 星期二 阴霾

抢险队先后考察了什邡某中学、某化工厂、绵竹汉旺钟楼(该塔楼钟表地震时毁坏,时间定在14时28分)、东方汽轮厂宿舍区等地。

所到之处,满目废墟,惨不忍睹。但是要寻找到撼人心灵的历史记忆,这是文物工作者的责任。我们必须面对。从那里回来后,大家很难受。后来,年龄最大的刘国宾倡议,绝食三天,为灾区人民节约粮食,大家响应着。

其实大家是吃不下饭,吃什么也都觉得没味儿。为死难的同胞们祈福,为坚强活着的灾区人们加油。(抢险队日记)

“在地震选址中,我们遵循一个准则,必须要把弘扬抗震精神放在第一位。在我们看来,承载着谭千秋老师用生命拯救学生的师道精神的教室更能撼人心灵,所以那所学校应该比扭曲的山峦,断裂的大地,倾毁的楼群更有历史记忆,更具教育意义。”田林队长表达队友们的心声。

现场考察期间,抢险队员与当地专家充分协商,献计献策。协助德阳市文物专家组确定了一批地震遗址遗迹,并对现阶段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提出了大量建设性意见。

田林说,他在地震废墟上时,大脑有过瞬间的空白,那是震惊于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更是震惊于中国人民的坚强与大爱。面对灾区人民在大灾面前表现出的坚强不屈精神的钦佩。

江油 〉〉〉

风雨彩虹与爱同行

地点:江油窦圌山云岩寺时间:6月19日—6月29日

在结束了罗江庞统祠的工作之后,抢险队员们来到了江油云岩寺,云岩寺位于四川省江油市武都镇7公里处窦圌山上,是一处有较长历史的宗教建筑群,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刚踏进这片土地,映入眼帘的景象,使他们震惊了。2003年,刘国宾和朱新文曾到过这里,对这里的古建筑做过勘察,也做过有关修缮方案。五年后他们再次来到这里,这是一种缘分,但是也是折磨,前后对比,物是人非。那种心情是无法言说的。“太可惜了!真是一片狼藉呀。”他们所能做的就是日夜不停地抢救文物建筑构件,尽可能多地为它们编号保护起来,以备日后修复时再使用。

江油云岩寺是“5.12”大地震中受灾最为严重的国保单位之一,文物建筑损毁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山顶6座建筑除鲁班殿外,其余玉皇殿、窦真殿、十王殿、超然亭、五岳殿等5座建筑全部倒塌。鲁班殿和窦真殿处于孤峰悬崖上,人员无法靠近,各种坍塌的文物构件完全裸露于风雨中。此时的四川已经进入雨季,终日阴雨绵绵,部分构件塌在山崖边上,随时有滑落的危险,如果不及时勘测、抢修,造成的毁坏将是毁灭性的。

6月19日 星期四 小雨转多云

在通往窦圌山云岩寺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块巨大的岩石悬挂在峭壁上,时时都有掉下来的危险。我们看到一队队军车开进来,是帮助排除山体及道路险情的。但是山上还有很多文物构件需要处理。张敏所长(江油文保所)很担心,好说歹说,让我们文物抢险队先上去留下文物的第一手资料,再让士兵们上去排险。

匆匆吃过午饭,穿上工作服,带上帐篷和安全帽之后我们就出发了!军人们走得很快,先遣队约有十人先上去了。我们沿途一边分析一边拍照!

大家看到一块大石头竟然滚落砸断了山下亭子的柱子,现在还躺在亭子的中央。上山的道路被砸毁了,原先的“一线天”已经看不见天了。连接两座山体的铁链也断了一根。这说明两座山体之间得有一米左右的晃动才会如此。

我们请当地的一位走铁索的老艺人帮忙走过铁链子去把一些文物构件保护起来,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就是这样的四川人民让我们感动。(抢险队日记)

由于大风在半夜时把抢险队员的三顶帐篷吹毁,田林他们四个人挤在一顶帐篷中过了一夜,后来不得不搬到半山腰的宾馆。“当地文保所共有6名同志,见我们这样工作,也搬到山上来与我们住在一起。”田林告诉我们,虽然他们住在山上,离江油市有20公里的路,但是,他们不曾孤单过,因为爱一直与他们相伴。灾区人民感动着他们,他们也同样感动着灾区的文物工作者们。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