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水墨——当代优秀艺术家中国画提名展

“四季水墨”画展的提名画家,都不是传统延续型画家,他们的笔墨都有些特立独行的意味——一方面有扎实的传统功底、对传统笔墨有着很高的悟性,另一方面又不拘泥于传统的笔皴墨法,更倾向于用现代的视觉方式对传统的笔墨符号进行解构、重组、再造,从而凸显笔意墨蕴之中的图式个性。他们的艺术语言最鲜明地体现了当代艺术泛媒介化的语言特征。他们对于中国画的当代性构建,既包含着把笔、墨、纸、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的身份,也意味着扩大中国画的媒介范围。可以说,借鉴其他画种的艺术语言,已成为新世纪中国画构建新的审美规范、形成新的审美品格的重要途径。而事实是,新世纪中国画的审美特征,便是由这种文化自信而开放的语言意识建构的。

作为当代民族文化的载体,新世纪山水画与花鸟画既不同于传统“人格比赋”、“饱游卧看”、“以形媚道”和“聊写胸中逸气”的出世文化观念,也迥异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的再现现实时空的物我背离的美学思想,而是把山水与花鸟置入人类赖于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由此凸显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精神。新世纪中国画的这种审美理念,既是传统中国哲学思想的现代展延,也是后现代社会对于科技背离人文精神而发展的一种社会批判。因而,中国画能够成为当代民族文化载体的理由,就在于它一方面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另一方面则揭示了后现代社会将人性解放置于自然回归之中的一种当代人文理想。“四季水墨”画展的策展理念也结穴于此,“四季”不仅是自然的时序,也是人文的观念。自然与人性的合一,既是传统中国画的终极价值,更是后现代文明人类生存的精神家园。而中国画的笔墨观、虚实观、意象观所阐发的形而上思想,恰恰神遇而迹化了当代世界艺术的文化理念。或许,站在世界的文化视点上,才能更加凸显与构建当代中国画的民族精神!

“四季水墨”画展提名画家的出生年代跨越了上世纪30至60年代,虽然出生年代给了他们不同的文化生长阅历,虽然他们的艺术探索历经了不同的曲折与坎坷,虽然他们的社会影响大多开始于上世纪90年代,但他们的艺术风貌与神采都爆发和成就在这个新世纪、都从不同角度演绎和凸显了这个新世纪中国画的艺术华彩。如果说当代中国画创作水准体现了整体上的“高原”特征,那么,“四季水墨”画展的提名画家大多是这“高原”上的高峰,我们寄希望这一座座高峰经得起历史的披沙拣金,真正成为21世纪的中国画代言人。

展览城市:上海

展览时间:2008年7月5日——7月10日

展览地点:刘海粟美术馆

责任编辑:zhaosha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