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家张旭华:小天地做大文章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近照

 

      当旭华同志打电话来,说想请我为他将要出版的《张旭华印谱》写一短序时,我很吃惊。

 

      旭华同志是安徽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我,作为馆员,与他时有接触。在我印象中,他是个做人低调、不多讲话、只埋头于做事的人。他常陪同馆员中的一些书画家外出活动,听说他有时也写写字,还写得不错。但我一直不知道他能搞篆刻。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篆刻作品《乐在其中》

 

      他来到我家,拿出他所创作的若干复印的篆刻作品,又把更多的放在U盘里的作品输入我的电脑,让我先后鉴赏。作品的精采使我瞠目结舌。真想不到,一个公务员的一种业余爱好,竟能与专业篆刻家一比高下。

 

      旭华长得很大气,作品一如其人。他是涡阳人,与老子同乡。老子的著作,思想深邃,文字简洁质朴。旭华很可能深受这位同乡前辈的潜移默化,其篆刻作品常用“涩刀”,大都是简朴古拙一路。不同于孔、孟的较多阳刚之气,老、庄是较多阴柔之气的。而旭华的篆刻也较多阴文而较少阳文。风格也较多阴柔之美,是一种北方汉子雄豪其表、温婉其里的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篆刻作品《立其功全其德》

 

      以篆刻理论来衡量,徐上达《印法参同》中所说的“上下相承,左右相对,参差有理,文质自如”,他做到了;他也实现了潘茂弘《印章法》所说的“自然悟入”,“渐得安闲”。
      旭华镌刻的闲章,其内容简而有骨,常能使人浮想联翩。看来,他又和老子一样,也是一个善于在小天地里做大文章的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篆刻作品《血浓于水》

 

      我将从此高看这样一位年轻的官员。

 

      我也偶尔写字作画自娱,如今年届九十,就当面请求旭华同志为我刻一“九十岁后之作”的闲章,蒙他欣然应允。我今后将靠他刻的这枚闲章,为我的丑字拙画抹上一点光彩了。

 

      2015.1.14于合肥琥珀山庄红尘绿屋 (原题《小天地做大文章——《张旭华印谱》序》作者郭因,中华全国美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文史馆馆员,安徽省美学会第一、二届常务副会长。著名美术评论家)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书法作品

 

      张旭华艺术简历

 

      张旭华,男,1961年4月出生,汉族,安徽涡阳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现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省政府参事室)副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安徽分院副秘书长、结庐印社名誉社长,西泠印社社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江淮诗书画研究院书画师。《张旭华印谱》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篆刻作品曾获全国首届现代篆刻艺术大展的二等奖,曾应邀参加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书画展并被大会珍藏,曾获《人民画报》、《中国画报出版社》主办的《中华翰墨名家作品博览》珍藏证书;书法作品收录于《朱元璋百诗碑刻集》;篆刻作品曾定制为安徽省外事活动礼品赠送外宾、华侨等国际友人;篆刻、书法、摄影作品多次入选安徽省直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画摄影作品展、安徽省廉政文化书画摄影展等各类省内外书画大展并收录大展作品集,作品时常见诸于《中国公安报》、《科教文汇》、《警探》、《华夏女工》、《江淮》、《安徽外事》、《机关事务》、《乒乓之友》、《江淮旅游》等省级以上报刊,为部分报刊杂志社特约供稿人。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张旭华篆刻作品《喜洋洋》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