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里有个修缮土专家

  “马头墙31米、墙门堂3个贴方砖面……”经过仔细测量后,章定凤从笔记本上撕下几张纸,分别写下了里巷埭17户村民的房屋待修缮所需要的材料及价目清单,个别几户还在清单后面画上像城墙一样的轮廓线,并标注:门面打板、老大门等字样。“之前的古建筑不管是重建还是局部修缮我都是画图纸的,这次不画了,毕竟不久前有部分民居已经修缮过,这次就化繁为简写个清单就可以了。” 72岁的章定凤是土生土长的南浔镇和孚镇荻港村人,在村民眼里,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村里的建筑设计土专家。

  历经百年风雨,荻港村有许多的古迹残破甚至损毁。

  积川书塾、鸿志堂、三瑞堂等古建筑经过章定凤的修缮,重现了昔日的风姿;荻港村部、荻港渔庄、崇文园、游客服务中心等仿古建筑,也在章定凤的精心设计和建造下,显示其历史文化名村的风采。“小学都没毕业,所有的经验都是在学习中积累的。”说起他的手艺,章定凤总显得很自豪。章定凤告诉记者,年轻时,凭着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从木工到泥工再到监工,每个和建筑相关的岗位都做了个遍,因此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现在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在闭眼思考中,想到的设计方案就像放电影一样,在脑海里一一展现。

  在章定凤的办公桌上,一大叠铅笔画的图纸在诉说着这位老人不平凡的人生。“现在很多古建筑的原理怕要慢慢失传了。 ”让章定凤感到遗憾的是,在古建筑重建或修复中,很多古建筑的原理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比如,材料与材料的连接处,很多现代的做法是用机械钻头打眼,虽然建造速度快了,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物会不牢固。“现在我们用的都是最古老的土办法。 ”章定凤取来一张纸,在上面画上了一个象鼻子形状的物体,“这是柱正销,前尖中间拱起尾部略粗,最好是用花梨木削成这样的形状,插入销眼中,虽然复杂但比打眼坚固得多。”

  很多事情不是都顺风顺水的。章定凤坦言,很多时候是边做边学着变通。由于不是科班出生,图纸难免让专业的建筑师看不大懂。像游客服务中心等项目需要招投标,必须要让专业设计公司电脑设计图纸,这个时候就必须带上铅笔画的图纸,操着不熟练的普通话,向设计公司的设计师讲一遍设计理念。

  村干部沈洁告诉记者,章定凤的设计和手艺接地气,让村里省心的同时,还省下了不少钱。章定凤不拿设计费或辛苦费,和村干部一样每月拿固定工资。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