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店举办“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红楼梦》珍贵古籍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中国书店于10月13日至25日(9:00-19:00)在中国书店雁翅楼店举办“纪念曹雪芹诞辰300周年《红楼梦》珍贵古籍展”,展出《红楼梦》不同版本的珍贵古籍及相关资料,让广大读者更深入地了解《红楼梦》这一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此次展览的最亮点是中国书店店藏《红楼梦》最早的刻本: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木活字印本(程甲本)、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木活字印本(程乙本)。另有中国书店所藏《红楼梦》不同版本的珍贵古籍及相关资料展出:《乾隆甲戌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61年影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1955年据庚辰本影印本;《原本红楼梦》,戚蓼生序,民国有正书局石印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1973年影印本;《乾隆抄本百二十回红楼梦稿》,1963年影印本;《增评全图足本金玉缘》,清光绪求不负斋石印本;《红楼梦曲谱》,据清蟾波阁本影印本;《增评补图金玉缘》,民国上海书局石印本。

       以上这些刻本、影印抄本都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资料。中国书店此次集中展示了所藏有关《红楼梦》版本、发展历程以及红学研究的资料,目的是为广大红学爱好者提供一个直观的机会,促进红学的交流和切磋。欢迎广大读者前来观展!

       未来,中国书店雁翅楼24小时店,会继续举办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文化活动,为市民提供市民更多优质的文化生活。

       附:《红楼梦》版本历程梳理

       为了让读者在观展时能有一个更清晰的概念,这里对《红楼梦》《红楼梦》版本及发展历程做一个大致的梳理,供读者选读参考。

       《红楼梦》自成书以来,其内容众说纷纭。早期流传时代以抄本和刻本的形式广泛传播,公认比较权威的抄本有:一,清乾隆十九年(1754)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红楼梦》最早所见之版本,民国十六年胡适先生从上海购得。二,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己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四阅评本,此本面世即为残本,现分存于国家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三,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庚辰本,即为《红楼梦》早期抄本中内容较全的版本。四,《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八十回,因卷首有戚蓼生序。民国元年有正书局据此本重写石印。这些旧抄本都是研究《红楼梦》的重要资料,除第二种之外,其余三种此次展览均有展出。

       1963年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的《清乾隆旧抄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稿》是中国书店在1960年左右收购,后归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63年中华书局据以影印。此版本应为程伟元、高鹗二人修改稿,抄写年代约在庚辰本和甲戌本之间,此本大致可确定后四十回不是由高鹗续写。乾隆抄本红楼梦稿是在程甲本刻书以前相关文献中有过记载的,中国书店发现的这个抄本补充了红学发展研究方面的资料。

        《红楼梦》刻本,我们目前所见最早出版的刻本为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第一次木活字印本,世称“程甲本”。乾隆五十七年(1792)第二次木活字印本一百二十回,为“程乙本”。这两种版本主要区别在于“程乙本”在“序”后多加了两页“引言”;据俞平伯先生对甲、乙本校勘所得结论,两种版本大约变动五千九百多字。这两种版本是我们今天所见《红楼梦》作为正式出版物的最早刻本,世间流传极少,不仅具备版本价值,也是红学研究的重要资料。据书目记载,程甲本公共馆存4部,程乙本公共馆存10部,底本之珍稀,可见一斑。

        “程甲本”与“程乙本”面世后,清末及民国初年翻刻本很多,各家出版大多翻刻“程甲本”。均以刻本、铅印本和石印本等印刷方式流传于世。直至民国十六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加上标点后排印出版,自此为后来一些新印本以此为底本继续出版。为提供更为逼真的红学研究参考文献,中国书店将程甲本、程乙本依原样以线装形式重新刊行,为红学研究者提供一部最接近于程甲本、程乙本原貌的优秀影印本。

       在曹雪芹诞辰300周年之际,中国书店集中《红楼梦》“程甲本”“程乙本”等珍贵版本,以及其他不同时期的《红楼梦》版本、红楼梦续书和红学研究资料,系统进行展示,籍此让广大红学爱好者得以亲睹程甲、程乙原刊本的真貌,也能得以进一步了解更多的红学研究资料,促进红学的交流。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