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鉴此身——80后“水墨”探索展
海报
展览名称:墨鉴此身——80后“水墨”探索展
展览城市: 北京 - 北京
学术主持: 尹丹
策 展 人:王雅迪
展览时间: 2015-09-05~2015-09-07
开幕时间: 2015-09-05 15:00
展览地点: 798卓越艺术空间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桥路4号798艺术区D-10)
参展人员: 陈子丰、李俊逸、彭博、黄麒元、单鼎凯、谭斐、鹿野骋(按出生年份排列)
主办单位:北京过云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展览前言:
在中国,水墨画大概是所有绘画门类中最具话题性的。一来它所依附的媒材与其他画种相比的确具有显著的特殊性;二来其“民族身份”的沉重性又往往与现代性等话题纠结在一起。无论是“中西调和”、“新国画”、“实验水墨”、“现代水墨”、“都市水墨”,还是近来颇受争议的“新水墨”,都是在这样的语境下出现的现象。
依我看,如今的水墨创作不再是一个“革命”的时代,也不再是一个开宗立派的时代,因为百年来的狂飙式艺术革命已经基本耗尽了这种可能性。这也是“新水墨”的名词发明者之所以对其语义语焉不详的根本原因。但是否后来者就只能不断“炒冷饭”?当然不是。我们总是从观念、理念的层面对艺术史进行历史主义式的梳理,却忘记了艺术史最终要还原到个体创作,甚至还原到更为微观层面的个体趣味与身体感知。本次展览有陈子丰、鹿野骋、李俊逸、单鼎凯、彭博、黄麒元、谭斐几位艺术家参加,他们的作品有共性,却无法掩盖其彰显自身特质的欲望。如陈子丰画作中有一种机械美学和诙谐感,他处理明暗的方式非常有个人特色,有意的变形又加强了画面的平面性;鹿野骋的画面“满”而层次分明,物象刻画入微却仍强化了水墨独特的交融感,其主题体现出他本人对昆虫的迷恋;李俊逸的作品天真而稚拙,勾勒及晕染却颇有几分逸气,带有强烈的女性气质和现代主义式的“退却性”;黄麒元则热衷于在作品中以密集、的淡墨线营造“面”的效果,他对画面的形式感及构成感颇下功夫,有时以小面积的色彩来加强其对比关系……
今天的水墨往往是“观念在先”,我们总是在各种意义、使命中去苦思冥想水墨的未来之路,却忘记了艺术的身体性和感官基础。年轻一代的艺术家们,往往不愿再重复古人的套路,他们往往在“传统”的庇护下寻求水墨语言的“转译”并彰显自身的个性。歌德曾说诗歌要“在特殊中去呈现一般”,即在特殊性与个体中去呈现艺术的规律。创作也是如此,最理想的方式是以艺术家的个性和自己所掌握的特殊视觉资源为基础,而不是苦思冥想一个观念再为其“图说”。在此我们看到的正是如此,除了呈现自身个性外,这七位艺术家也热衷于运用自己热衷的视觉资源。如单鼎凯作品中的“墨狗”及异样的天空,镜头视角下的街景空间以及双联及三联的呈现形式;谭斐作品中形质肥美、圆润的形象及朦胧化的倾述方式,部分作品中有意强调的淋漓交融之感;彭博的作品有一种浓郁的忧伤感,这忧伤来自于情爱、追忆,抑或一种莫名的焦虑,这种感受因那些略带灵异感的图像而无疑得到了加强。
水墨为镜(鉴),以呈现艺术家“此在”、“自身”。(文/尹丹)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