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遵义市召开

  7月29日,2015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遵义市召开。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顾玉才、宋新潮,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贵州省副省长何力,贵州省文化厅厅长许明,遵义市委常委、副市长郑欣在会议主席台就坐。

  励小捷在讲话中回顾了上半年的工作,对事关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有关问题作了分析,对有关政策性文件起草情况作了说明。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励小捷指出,今年上半年,全国文物系统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的重要指示精神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狠抓改革攻坚,提升法治水平,进一步加强管理,进一步夯实基础,各项工作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稳中有为的良好态势。他从八个方面概括和肯定了上半年文物工作取得的成绩。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重要指示精神,各地文物部门广泛开展学习宣传活动,迅速掀起了深入学习贯彻的热潮。二是围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推动抗战遗址修复工作,113家文物系统管理的抗战遗址与纪念地在8月底能够全面对公众开放。三是统筹实施文物保护重点项目,首批51个国保省保集中成片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全面开工,第二批100个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全面启动。四是《博物馆条例》公布施行,及时召开了全国文物系统贯彻落实《博物馆条例》电视电话会议,印发了实施意见。五是继续深化文物系统改革,完成国务院取消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阶段性任务。六是切实强化文物执法和安全防护,加大文物行政执法督察力度。七是流失文物返还工作取得新成果,促成32件甘肃大堡子山遗址被盗掘流失珍贵文物回归等。八是文物基础工作扎实推进,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文物认定工作基本完成等。

  励小捷指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经历着巨大而深刻的变革,我们要加强研究、深入探讨事关文物事业发展全局的深层次问题。他就事权划分、经费导向、能力建设、保护理念等四个问题阐述了看法。他强调,要遵循坚持问题导向与研究问题相结合的路径,既关注当下,也着眼长远,既要解决紧迫的现实问题,也要探索深层次的理论问题,使我们的工作建立在正确理念和科学理论指导的基础之上。

  童明康、顾玉才、宋新潮就有关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与会代表结合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保护重要论述精神等进行了热烈讨论,对政策性文件内容以及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编制提出了意见建议。

  王晓光在致辞时说,遵义是历史文物的富集区,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53个2500多处,茅台古镇、土城古镇、丙安古镇享誉全国,南宋杨粲墓被誉为“西南古代雕刻艺术宝库”。特别是今年7月4日,在德国波恩举行的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遵义海龙屯土司遗址与湖南永顺土司城遗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联合代表中国土司遗产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了贵州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

  王晓光表示,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历史,这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总书记“保护好地方和民族文化特色”的要求,秉承厚重文化,凸显人文魅力,融合时代要求,让乡村与城镇、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我们也诚挚希望,文物界的专家和同仁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遵义发展,向我们传经送宝,我们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与全国各地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大家在文物保护、利用和发扬中的先进经验,讲好遵义故事、传承遵义历史、弘扬遵义文化,共同推动全国文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何力在致辞中表示,2015年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在遵义召开,是我省文化领域的一件大事,大家的到来为多彩贵州增添了斑斓。在此,我们要特别感谢文化部、国家文物局、以及兄弟省、市、自治区和直辖市文物部门长期以来对贵州文化建设、文物保护保护工作所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关心;更要感谢全力帮助遵义海龙屯成功申遗的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使贵州实现了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在会议期间对贵州文化建设、文物保护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使贵州的文化建设、文物保护与兄弟省市更好的锲入,更好地融合发展。

  座谈会为期三天,会议还将进行分组讨论,并参观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陈列馆,考察海龙屯土司遗址、赤水丹霞地貌。

  国家文物局机关各司室及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物行政部门相关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那拉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