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陶历史及艺术特色

       一百多年前,通州北关附近有一家名为“天下第一陶器社”的作坊,掌柜姓杨山东人以制作仿枯木的陶器闻名当地。一日,杨掌柜把两个仿枯木的花盆送给了一位外国的友人。外国朋友把仿枯木的陶器带到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枯木”文化和陶器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粹,其栩栩如生的枯木造型、精湛的陶瓷技艺把外国人给折服了,被组委会授予了金奖。这个消息后来传回国内,皇帝钦赐“枯木陶”为名。通州直隶府也用枯木陶作为政府礼品代表通州,馈赠中外友好人士。

       早在清末至上个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时间里,“枯木陶”的用材,只限于老北京的沾土,也就是大家所知的澄浆泥,主要取材于通州运河中,因此,枯木陶也可谓是通州运河文化的象征。枯木陶烧制的方法主要是采用薪烧。由于北方土的特性,它的烧制温度比较低,不可延年保存。大概在上世纪80年代后改为烧制温度在900度到1100度左右,这样就解决了一个长期可以保存的问题。由于为了突出“枯木陶”的最终效果,它的烧制温度不易过高,否则影响着色和最终效果。在制陶方法上,它采用的是捏制法,不借助任何的模具,只需要一些很简单的专用工具,纯手工操作。

       与其他制陶工艺相比,“枯木陶”的制作有着特殊性,虽然它归属于“仿生陶类”,但它体现的最终效果是十分逼真的。在没有亲自用手抚摸的情况下,基本上看不出它是陶器。这就是它的绝妙之处。

       “枯木陶”的创作基础源于大自然,并还原于大自然,给人以成天然之妙有的感受。在日常的根雕、木雕艺术作品受到取材和创作的局限。而“枯木陶”的制作强调制作者对大自然和树木的感觉,。它可以充分的发挥想象力,随心所欲去创作每一件作品。同时,在不破坏大自然,不去乱砍乱伐的情况下,“枯木陶”也可被珍视为当今集环保性、观赏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陶制品。
责任编辑:小白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