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创意甲骨文亮相世博会备受国外友人关注
河南省副省长张广智听取韩书清讲述创意甲骨文世博会情况
“你好,韩院长!你的创意甲骨文在米兰世博会受到了外国友人的喜爱和广泛关注,不少游客表示‘意犹未尽’,希望你能再传递一些相关史料和解释内容给我们,让更多外国友人看懂甲骨文、爱上中国文化!”5月12日,一个从米兰世博会现场打来的电话。这个好消息让安阳殷都文化艺术研究院院长韩书清很是兴奋。
创意甲骨文亮相米兰世博会后,备受国外友人高度关注。同时,也为“古都安阳、文化安阳”锦上添花!这一来自万里之外的跨洲越洋电话证明,甲骨文在米兰世博会上已经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创意甲骨文世博会成亮点
2015年米兰世博会5月1日正式开幕。由韩书清亲手篆刻的农耕主题创意甲骨文“禾”和“谷”字有幸被选中参展,安阳的甲骨文放置于中国馆最醒目位置,吸引了世界各国游客竞相参观。甲骨文再现了世界文明,展示了中国文化,成为本届世博会的一大亮点,让世界人民领略了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的风采,中国馆因甲骨文而成为世界人民的关注焦点,万众瞩目,中外多家媒体的争相报道的对象。
河南省委宣传部长赵素平称赞韩书清创意甲骨文为河南赢得荣誉
据记者了解,中国馆开展第一天,在意大利留学的中国安阳籍学生小裴就迫不及待地进馆参观,当看到安阳甲骨文的时候,小裴十分兴奋,赶忙拨通电话告诉家人:“我在意大利米兰看到咱们安阳的甲骨文了。”一位韩国游客在看到中国甲骨文之后也激动不已,他告诉工作人员:“米兰世博会中我最期待的就是中国馆,因为中华文化一直是我所向往的。其中的甲骨文可以称得上是惊世之宝,让我不得不赞叹中华文明的独特与伟大之处。”
游客希望带一片甲骨回家
甲骨文蕴含的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展出的创意甲骨文远远满足不了各国游客的“欲望”。米兰世博会中国馆组委会工作人员说,自5月1日开馆以来,来中国馆参观的外国游客居多,大家普遍对甲骨文很感兴趣,可是由于甲骨文年代久远和地域文化差异较大,不少有人表示:“展出的甲骨文太少,内容抽象,我们看得不过瘾,要是有发掘甲骨文的图片就好了。”有不少国外参观者都希望能够带一片甲骨回家。
“这是个好现象,外国游客愿意了解甲骨文,我们就应该满足它们!这样才能使更多人喜爱中国文化!”组委会工作人员激动地说。于是他们在米兰世博会现场给韩书清打电话,希望韩书清能够丰富一下创意甲骨文的内容,并且制作一些和参展创意甲骨文内容一样,款式较小的甲骨文,以便于各国游客“将甲骨文带回家”。
甲骨文是美丽的安阳符号
韩书清得知创意甲骨文深受各国友人喜爱的消息后很兴奋:“甲骨文是最代表安阳、代表河南、代表中国的一个文化元素,世博会又是世界性的盛会,在这个盛会的世界舞台上让代表安阳元素的甲骨文登登台亮相,是一个宣传安阳很好的机会,我一定要不负众望!”
安阳广播新闻出版局书记李运福代表世博会组委会给韩书清颁发证书
接到电话后,韩书清就开始忙碌,经过思考,立即动手查阅资料、采集相片进行设计制作,首先配上殷墟发掘甲骨文的史料,包括图片、文字等内容。其次,从甲骨文演变到现在的楷书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隶书、楷书。不同时期,参展的“禾”和“谷”两个字的写法也不同,韩书清把这几种字体的“禾”和“谷”分别找出来,尽快研发出成品送往米兰世博会展出。最后把参展的“禾”和“谷”两片创意甲骨文周边卜辞内容用现代语言解释一下,围绕其内容简化成一个简单易懂的故事。
“现在展出的‘禾’和‘谷’字只有相关卜辞,没有解释,这次我将其内容解释一下,让外国友人看懂。这样他们就能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在安阳殷都文化艺术研究院的研发现场,韩书清展示了自己整理好的内容:第一片甲骨文,由“谷”字与原甲骨文拓片内容共同组成,中间是甲骨文“谷”字,四周为古人占卜四方是否来雨的原甲骨文内容,寓意为四方来雨才能使谷物生长,农业丰收。中国古人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对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天气情况经常占卜,天气占卜在甲骨文中有很多记载,说明中国古人对农业生产的重视程度。第二片甲骨文,由“禾”字与原甲骨文拓片内容共同组成,中间是“禾”字,四周为古人占卜四方是否丰收,寓意为四方农业丰收,吉祥如意。在农耕时代,农业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因此,禾苗的长势影响人们对未来的信心,长势喜人意味着吉祥如意。
“甲骨文简繁得当、多姿多彩、和谐统一,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和中国书法艺术之先河,安阳创意甲骨文入选世博会, 标志着甲骨文登上了世界舞台,这无疑让全世界目光聚焦安阳。甲骨文中有大量关于农耕、气象、捕鱼、打猎等方面的记载,它是农耕时代人们生活的一个缩影。这些内容正好与世博会农业、粮食等内容息息相关。为了让甲骨文和世博会主题结合,韩书清选定了和粮食、农业相关的“粟、米、黍、谷、禾、稻”等六个字,并且用与这几个字相关的卜辞内容丰富其内涵。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