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艺术“相拥起舞”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作品“音谱”采用多媒体技术和人机互动的方式,将声音转换成图像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帕斯卡三角”音乐灯光随机变化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NAO仿人机器人跳起高难度的舞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时光机器”把观众带入时空隧道

 

      科学和艺术,就像一枚硬币的正反面,一旦“站”起来“跳舞”,相互融合中的变化多端让人目不暇接。

 

  日前闭幕的“2012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吸引了来自中国、马来西亚、泰国、瑞士、法国、新西兰、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近600件互动魅力作品,呈现出科学与艺术之间的缤纷组合。

 

  在“科学与艺术创意设计区”,一个名为“上海音迹”的艺术作品,别具创意。观众走过一条音乐走廊,可以听见正宗的“老上海声音”,如市民非常熟悉的海关钟声、收废品的铃铛声,让很多人都感到意外的麻将声、敲门声和缝纫机声,也有现代上海的电子动感音乐,还有“幻想中的未来上海”电子与爵士乐交替的乐曲。

 

  90后王诗杰和他的两个同学就是这幅作品的创作人,为了完成这幅作品中的“老上海声音”,从3月份开始,小王和他的两个同学奔波在上海的老城厢地区,寻找隐藏在大街小巷之中、普通又熟悉的城市音符。文庙、大兴街、城隍庙、董家渡……然后,用各种传感器与观众的听觉、触觉、视觉相勾连,观众徜徉其中或抚摸或轻触,就能倾听失落已久的上海声音。

 

  为什么想让大家听听这座城市的声音?

 

  王诗杰告诉记者,人们亲历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变化,也为传统记忆的流逝感到惋惜,影像可以让人用眼睛记住传统,声音也能为耳朵留存不一样的记忆。

 

  “我们经常会被问到,花费那么大的人力、物力,办了8年科学艺术展,目的是什么?”市科协副主席王智勇的答案是:让观众在艺术的享受中,获得科学的启迪。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