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伉俪书画展在京开幕

2015422113036372.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高瑛、韩双增、王胜利、韩忠贵等领导前排就坐

  2015年4月19日上午10许,有北京三希堂艺术院主办的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伉俪书画展,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的天伦松鹤大饭店三楼隆重举行。

2015422113136851.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三希堂艺术院院长许建洲致辞

201542211325707.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武警部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韩双增将军,国务院办公厅行政司原副司长王胜利,雍正第九代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白书画研究会副会长爱新觉罗启骧,著名诗人艾青夫人高瑛女士,我国第一代足球队守门员张俊秀,国家军需动员中心主任韩忠贵,北京军区联勤部原副参谋长白玉民,中国老年书画杂志主编、北京三希堂艺术院院长许建洲,中华志愿者杂志副主编、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财经频道主编许顺喜及社会各界朋友百余人应邀出席开幕式。

2015422113732626.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许建洲在展览现场向韩双增、王胜利等人讲诉启骧先生作品

2015422114040535.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向韩忠贵、白玉民亲切交谈书法艺术

  北京三希堂艺术院院长许建洲在开幕式上致辞时说:“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今年已80岁高龄,在书法界德高望重、艺术严谨,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传统造诣深厚,点画精到,结构严谨,字体秀美刚健,书风中正大气,韵味深含。启骧先生书师承著名书法大家启功先生,在启功先生秀雅的书风基础上又独出心意,厚重刚健,中正端庄,别具一体。李味辛女士师承著名画家陈硕石,既有齐派大写意之风又具精细之美,运笔骨力刚健,构图严谨,在深厚的传统功力基础上别具个性的刚与柔相结合的清雅之美。”

2015422114221590.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先生接受记者采访时合影留念

  “我主张书法的真善美,反对“假恶丑”,学习书法要树立求真致美的思想。作为一个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人人都应重视汉字的书写、写得一手好字。而书写不等同于书法,书法是一门学问,是从汉字学中分离出来、独立的高级艺术形式。我们应该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在继承与发展的问题上,要先继承后发展,在继承历代先贤的基础上,去认识什么是文字美?就目前而言,中国的很多书法家写出的书法给人看不懂,这是美吗?我认为那是不严谨,也不叫真正的书法美!书法家与书匠的区别即在于发展与创新,今天的造诣与成就,正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的结果。“淡泊明志惟德品,雅俗共赏是人生。”我们应该在文山书海之中研习磨砺,广览博收,勤于笔耕,在继承先贤的基础上去体现艺术美和人品美的统一。”我国著名书法家爱新觉罗启骧在开幕式上说。

201542211472528.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武警部队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韩双增将军观看画展时说:“雅雅情怀、淡淡文艺、缕缕墨香,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的作品像一杯杯甘醇的美酒散发着浓烈的艺术芳香。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文化艺术展览,通过一幅幅书画作品可以让艺术家与普通民众进行一次心灵的沟通,让普通民众近距离的鉴赏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于提升广大群众的书画艺术品位,推动书画艺术向更高层次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和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5422114716398.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先生作品

2015422114758387.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味辛女士的国画作品

  据北京三希堂艺术院院长许建洲讲,启骧先生的书法作品保留了爱新觉罗皇室书法的遗风,每一笔画的气运,结构的疏密,部局的静中欲动,极具章法,又别有洞天。正可谓于楷、行、草至臻精妙间融会贯通,相衔无痕。墨点游走,气势恢弘、端庄严谨、自然隽永,融健美、壮美别具一格,自成一家。不但有着丰富的传统底蕴,又具备蓬勃的时代气息。李味辛女士师从齐派国画大师陈硕石,风格以大写意花鸟为主,辅以工笔白描。画作内容包含花鸟、佛教、生活等诸多元素,蕴意丰富多彩。李味辛女士的国画作品构图精当,隽永灵秀,品位高雅,格调悠扬,俱为佳作,是值得大家收藏和鉴赏的一次好机会。

2015422114832930.jpg-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爱新觉罗启骧应邀和大家集体合影留念

  另外,记者从组委会获悉,北京三希堂艺术院承办的这次书画展览,共展出爱新觉罗启骧、李味辛新近创作的扇面、小品作品及精作共计100余幅,4月19日开幕后,将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的天伦松鹤大饭店三楼展览到5月17日结束,欢迎全国的书画爱好者、收藏家前去观看。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