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惠邻泽远 促文化融合

      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反映了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的进程,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意愿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和新举措,也是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惠邻泽远之举。

      丝绸之路经济带方向之一覆盖了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这一辽阔区域。这条新的经济走廊与以往的区域合作安排不同,不寻求建立超国家的管理机构,没有封闭的地域界限,因而具有很强的互惠性、自主性和灵活性。

      欧亚大陆各国的经济有着极大的互补性,合作空间巨大。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有助于这些国家把人力、资源、市场和技术要素转化为发展的优势。2002年到2012年的10年间,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各国的贸易总额由254亿美元提升至3700亿美元,年增长率达30.8%。炎热沙漠中蜿蜒的道路,如今已逐渐变成一个由铁路、公路、油气管道、电力线路所组成的发达网络。今后,古老丝绸之路上往来的将不仅是丝绸、宝石和香料,更是大量的商品、资源和资本。

      作为中国的近邻,俄罗斯尤其是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经济发展拥有“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地理优势。2014年5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已表示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并欢迎中国公司参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目前,两国在能源和跨境交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合作力度不断加大。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反映了世界经济重心向东转移的进程,体现了发展中国家共同发展的意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在此背景下,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将有助于促进欧亚地区经济一体化,有利于整个地区的快速发展。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也有利于维护地区稳定。欧亚大陆在世界政治经济版图上有着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但同时这里存在着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三股势力”,也存在着有组织犯罪迹象。因此,建设永久和平、共同繁荣的欧亚大陆已成为本地区所有国家的共识。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还有利于促进文化融合。如今的丝绸之路早已超越驼铃声声,正以全新的合作模式连接起几乎所有的人类文明,使不同国家和人民能够和谐共处、相互学习、平等互利、共同发展。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话来说,两千多年的交往历史证明,只要坚持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完全可以共享和平,共同发展。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