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维东:效仿先贤博采众长 守一体而取百家

汉字书法为汉族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夏商周到秦汉王朝以及之后的各个朝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在不断推进与发展的同时,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从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汉字书法为汉族文化的独特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从夏商周到秦汉王朝以及之后的各个朝代,中国的文化历史在不断推进与发展的同时,书法艺术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从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到篆书、隶书、草书、行书、楷书等,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那维东 扇面书法

      近日“那维东、金平书法作品联展”在琉璃厂一得阁书画城五层艺融美术馆盛大开展,此次展览共展出那维东、金平约70余幅书法作品,两位艺术家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书法的笔墨技法和艺术特点。那维东的书法作品浑厚、雄健、大气俊秀、刚毅而有力度,展览结束后中国文物网记者对书法家那维东进行了专访。
谈及书法的魅力,那维东表示,书法的魅力在于它的发散性。书法,它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同时,在习练书法的过程中,看到诗词、警句,你还可以去查找它的出处,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如此以来,通过习练书法,即背诵了诗词,又懂得了中国文化,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因此,国家大力推广书法教育,让更多的人通过书法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

      那维东的书法作品,具有很强的辨识性,灵活跳脱,粗细结合,脱墨、重墨、大小、长短的对比运用常常在一幅作品里面同时展现,具有鲜明的个人书法艺术特征。谈及于此,那维东告诉记者,现在形成的标志性书写风格,是通过多年的历练而最终形成的。“这半世纪间的书法探索,自己走过弯路,也接受过表扬,着实付出了许多艰辛与努力”。一直以来,那维东非常认可启功先生的一句话“临摹百家,终成一体”,这同样是那维东在探索自己的书法风格中不断鞭策和鼓励自己的一句话。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那维东 毛泽东词

      “有时别人评价我的字,那老师您的字里面,有谁的风格,有谁的影子,但是,又能看出来,这就是您的字。”听到这样的评价我就会很高兴,那维东笑着对记者说,“你看我写启功的字也是,我以前都临过,但是现在临完了,会写了,现在让我默写都可以写下来,都有他的风格。丙申先生的隶书也一样,他的帖子在我的办公桌上面放了九年,我每天都看,每天都临,但是现在基本上谁看谁都说,像丙申先生的隶书,但是又不是,字里有变化。学别人永远是像,只有做自己,才能更进一步。在传承中进行创新,临摹百家后,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只有这样才可以把书法技艺真正地往前推展。”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艺术家个人简介:

      那维东,男,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生,满族。原籍沈阳,毕业于大连工学院。现任中国书法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华艺术名家协会副主席;世界华人书画文学家学会名誉副主席;中国古文化艺术研究部研究员。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