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荻明入选IOV国际组织 受邀赴欧洲进行文化交流感悟欧洲之旅: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联合国教科文民间艺术国际组织IOV聘书
“文化造就社会。这次赴欧洲交流切实我体会到了欧洲灿烂的文化,与中国文化相比各有千秋,而又有相通之处,用费孝通先生的话来说,就是‘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中国陈设艺术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华民间藏品鉴定委员会专家委员、元懋翔首席设计师曹荻明在谈到近日的欧洲之旅时说道。
曹荻明对于近期的欧洲之行感触颇多,有不小的收获,他说:“会把感悟分享到到即将出版的“小文玩 大文化“系列丛书里面”。

曹荻明与意大利投资贸易促进署官员亲切沟通
在两周的时间里,曹荻明游历了意大利、法国、梵蒂冈3个国家。除了优美的自然风光,他更感兴趣的是欧洲丰厚的人文底蕴。除了必要的商务交流会谈 ,曹荻明把大部分时间用来体验和感悟欧洲的文化艺术,他参观了凡尔赛宫、莫奈的花园、卢浮宫、毕加索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吉美博物馆等5个博物馆,9个艺术馆和2个国家公园。

曹荻明参与中方与切塞纳商业磋商,意大利切塞纳商会,会见新任的会长Mr. Zambianchi和上次来清华的议员Mr. Bernacci
在奥赛博物馆里,曹荻明仔细看了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原作,赞叹其中光和色彩的唯美,并专门去了莫奈的花园。当看到毕加索的画作时,曹荻明的心灵受到莫大的震撼。毕加索抽象夸张的画作,曹荻明似乎明白他在说什么,又说不清楚,每次看都有新鲜的感受,驻足良久不愿离去,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曹荻明参观 毕加索博物馆
文化造就社会,而艺术是一种无国界的语言。曹荻明在欧洲之行对文化和艺术有了更深的理解。曹荻明说,中西文化迥异,他看见的欧洲在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方面与中国差别巨大,其中各国又有差异。但艺术突破国界限制,是世界通用的语言。曹荻明花了很多时间与各国的艺术工作者交流,如在意大利,他就与那不勒斯的手工艺人交流工艺。虽然语言不通,但艺术却在他们之间搭起一座无声的桥梁,他们丝毫感觉不到交流障碍。

曹荻明与意大利那不勒斯手工艺人交流
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曹荻明,在感受欧洲文化时,除了由衷的敬佩,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盛行世界环境下的危机感,以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使命感。他利用此次难得机会,将中国文化与欧洲文化反复比较体会。

曹荻明在盖提宫参观
比如在欣赏毕加索的画时,曹荻明就想起了汝窑的开片。他认为两者都是一种另类的美,是一种多角度、多维度、碎片重组的美 。中国的窑工们精确地计算出胎土和釉料在出窑时的收缩差,形成开片,无意间成为了瓷器的一种特殊美,汝瓷由此独居众瓷之首。曹荻明觉得,这种美其实反映的是人不屈于现实的自强之美,是一种人生的正能量。他在欧洲时想起了贝多芬的音乐,更想起了中国文玩里面的沉香,树木在受伤后进行自我保护时,不断分泌油脂进行自愈,形成了大家都喜欢的香料。
在看到埃菲尔铁塔时,曹荻明惊叹于它大胆的设计,也感慨于它代表的工业文明,他由此联想到,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不是山寨西方的文化,而是要建立和壮大自己的品牌,才能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这种责任,他应该承担,也愿意带领更多的人来承担。
曹荻明还讲起一个有趣的细节:在国外机场候机时,曹荻明碰到一个华人,用他设计的“元懋翔”的袋子在盘手串,瞬间感觉非常亲切。他觉得,这就是一种中国文化的维系。他笑着说,能在国外碰到老外用“元懋翔”的袋子盘手串,自己才觉得骄傲和自豪,小小文玩,也可以承担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 (宾夕 马亚茜/图文)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