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继续探索新思路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物及艺术品造假与鉴定,始终是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关系。一部艺术市场发展史,可以称作是文物造假史,也可以称作是文物鉴定史。

      关于文物造假及鉴定风波,媒体一直给予连篇累牍的报道。为回应社会关切,引导规范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行为,国家文物局2014年10月29日发布通知,批准天津市文物开发咨询服务中心、黑龙江龙博文物司法鉴定所、西泠印社艺术品鉴定评估中心、厦门市文物鉴定中心、湖南省文物鉴定中心、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云南文博文物评估鉴定有限公司等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公众开展民间收藏文物鉴定试点工作。

      据悉,这7家单位均长期专门从事文物鉴定,可独立开展陶瓷器、玉石器、金属器、书画、杂项等门类的文物鉴定服务。而长久以来,文物收藏鉴定领域鱼龙混杂,骗子横行,严重扰乱了市场,侵害了收藏爱好者的利益,以上7家文博单位面向社会鉴定文物,在大系统中是否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善这一现象,仍有待观察。

      除此之外,民间机构亦开始试水艺术品及文物鉴定。比如雅昌推行的“中国艺术品鉴证备案服务”。其基本做法是,从艺术品源头出发,由艺术家本人对艺术品原作进行鉴定,该公司对艺术品原作采集高清数据,作品物理成分采样检测,并对数据进行备案,为每一件艺术品建立唯一、权威的“身份证”信息。据了解,杨之光、韩美林、何家英等著名艺术家已参与其中。

      但业内人士指出,艺术家能否构成艺术品最权威的鉴定者,鉴定的科技手段如何不断提升,鉴定证书如何保证唯一性与权威性,仍是需解决的问题。

      年度声音

      我猜想造假已经有明确的分工,比如人物画,有专门研究我舞蹈的用笔,还有专门研究我书法的用笔,这个我已经发现了,仿到七八成像,这就让我很吃惊,流到市场上很难分辨。

      ——杨之光 广州美术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