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立长征源两座“长征精神碑”的两位于都农民受媒体关注和社会敬慕

      10月16日上午11点,随中国长征精神研究院立在红军长征第一渡的两座碑揭牌,两位于都捐碑的老百姓很快成了新闻人物。见了碑不断有记者巡访和路人打听。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立在红一军团渡口旁、于都山山峰桥头的“长征精神碑”是由于都梓山镇张军村肖观长、肖永强父子捐立的。肖观长原为十年前文化长征队在323国道偶遇的开三轮车送米粉的好心人。十年后他的米粉厂用大卡车送货了,米粉成品牌了,厂家扩大了10倍、产量也增加了10倍、安置就业劳力增加10倍。只遗憾那部三轮车让今日长征队员再也找不到,看到的却是厂里的卡车、面包车和小轿车。肖观长先富起来了,他富了不忘本,一听说立碑的事,他第一个提出赞助,成为全国个人捐立红军长征精神碑第一人。他儿子是退伍军人,也积极支持父亲的义举。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立在梓山大桥桥头的碑是由梓山镇合和村退休职工肖阳生赞助的。肖阳生几十年里在多家单位做过驾驶员,说是退休,只是因为有份社保,他最后十年实际是县法院的临时工。他工资不高,用一个月工资还立不起这块碑。但他说,人活在世上花了千万个这笔数字的钱,只这笔钱花得最有意义,这不是为自己出名,但为红军长征立碑出这个名也太值得,红军从这里离别80年了,当今的发展急需要红军长征精神,立块碑让路人为红军多留份念想。他还一再感谢研究院为他提供了一个向公众表达内心世界的机会。
 

      桥头围碑留影的、品评谈论的,镁光灯闪回了80年前的那个8万红军悲壮离故乡的情景:

    “长征精神碑”在代红军说话:“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团结精进,奉献忘我;艰苦卓绝,智勇双超;人民至上,信仰天高;世界大同,不胜不休”。

 

      碑也在代今天的百姓抒怀:“唢呐声咽送红军,梓山落泪别亲人。妹送哥哥到桥头,革命胜利就回身。小康大康不见您,又到中华再复兴。”(通讯员:罗范懿、卢成锡、张家祥)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