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龙推荐 探寻雕塑艺术圈的边界

2014年10月17日下午,“找朋友”——发现青年雕塑艺术家开幕式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该项目由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联合发起。展厅现场按照发起人的三条线索布置,没有刻意的组合与拼凑,以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出一个没有预期的展览。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2014年10月17日下午,“找朋友”——发现青年雕塑艺术家开幕式在今日美术馆举办。该项目由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联合发起。历经三个多月的筹划,十个星期的征集,最终找到了30位艺术家朋友及10家媒体朋友,展览共展出雕塑及装置作品30件。展厅现场按照发起人的三条线索布置,没有刻意的组合与拼凑,以最自然的状态呈现出一个没有预期的展览。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致辞
 
      对于该项目,高鹏介绍到,“‘找朋友’这个艺术项目打破艺术圈专家评委推荐展览的评选模式,通过艺术家点对点的推荐方式,牵出一条主线,最终呈现一个并未被设定过的展览。在这其中,每一个被推荐者也将成为推荐者,依次接龙,完成一次角色互换。本次展览就像击鼓传花一样,让艺术家自己来划定自己的圈子,另外,艺术圈的媒体也受邀参与本次游戏,媒体不仅仅推荐自己眼中的优秀艺术家,也推荐下一家接龙媒体,被推荐媒体再推荐艺术家,依次类推,这也将成为本次展览的另一条推荐线索。美术馆和策展人反而成为一旁的观察者,观察这些艺术家和媒体是选择真正好的优秀人才还是简单利用身边关系。正是因为如此,大家才有机会去探寻我们所谓‘艺术圈’的边界。”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致辞
 
      作为另一位项目发起人吴洪亮馆长介绍了此项目发起的机缘,当青春的高鹏馆长找到他时说:“我们是否一块儿做个有点不一样的年轻人的展览”时,吴洪亮正在启动“中国雕塑学会青年推介计划”的第二季以及为一个策展人的培训准备课件,脑子里有一团信息急待梳理。回望着那些概念频出的当代艺术展览,细数着几乎在“堵车”的年轻艺术家的项目。
 
      吴洪亮认为,现在有些策展人的权利太膨胀,或者说有些肆无忌惮。他们树立的各种旗帜,胡乱飘扬,艺术家常常会在旗下被洗脑、被塑造,成了“红旗下的蛋”。当然,也有不少年轻的艺术家因出镜率太高,被提前消费,显得有些未老先衰。而有些年轻人却在视野之外,作品相当精彩而未被关注,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更喜欢处在热点边缘的艺术家,尤其是踏实肯干,出手狠的雕塑家。
 
      如何做一个不一样的,具有“游戏”精神的展览呢?高鹏和吴洪亮在一个会议的间隙,进行了“创意激荡”。思考着他们是否模仿一下自然,做一个在马路牙子上肆意生长,不可预知的项目,这个项目没有策展人、无需假模假式的理论建构,而是去体会失控的快感以及偶遇的幸福,因此,吴洪亮说,“找啊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歌声就此浮出水面,借用艺术家的头脑,找到那些‘艺术家中的艺术家’”。
 
      此外,对于这样一种方式,吴洪亮介绍说:“我心里是有些忐忑的,我们赌的是艺术家的特殊品味与他们理念的先锋性还有媒体朋友的敏感性。结果呢?大家看到了,我不想评价。我想说的是这一方式所呈现给我的这批艺术家,绝大多数,不认识,陌生而且新鲜。”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现场雕塑作品

      据悉,展期从10月17日开始,持续到10月28日。
责任编辑:缪斯 (本文为中国文物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