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将现代管理注入传统师承制

      7月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会议室里,记者目睹了一场简洁的文物保护修复技艺拜师仪式。以徒弟奉茶、双方签订合同的形式,马海鹏等6位文物修复专家与该馆9名青年建立师徒关系。
      
      师承制是文物修复技艺传承的一种传统方式,拜师不仅是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传承和发展文物修复传统技艺的手段,其本身也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项内容。
      
      中国国家博物馆从人才立馆出发,采取多元形式培养人才。经客观分析师承制的利弊,并结合本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特点,决定将现代管理方式引入其中,去除传统师承制的弊端,在文物科技保护部实行师承制,以培养专业技术干部。为此,特别制定了文物修复技术人员师承制工作管理办法,对培养目标、师徒人员遴选、周期、考核办法等作了明确规定。根据管理办法,具有副研究馆员以上职称、在本领域有丰富经验和技术专长的文物专家可以聘为指导老师;传承人则要求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具有一定专业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并且热爱此行业的中青年骨干。师徒关系确定后将采取平时考核、年中考核、年度考核和出师验收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跟踪问效。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在讲话中说,师承制首先是德行传承、然后是技艺传承。他要求师傅们视徒弟如己出,真心实意,包容为怀,严格要求,从培养品德开始,传授技艺;徒弟们要尊敬师傅,勤用脑,多动手,学品行,学技术。“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新时代的师与徒更应融洽关系,及时总结经验,共同进步,使传统修复技艺焕发出新的生命,在文物保护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责任编辑:小明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