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源头为“长安/洛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截图

 

  丝绸之路: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它于公元前2世纪和公元1世纪之间成形,直到 16世纪前一直在使用。它到促进了多种文明的交流,为贸易活动、宗教信仰、科技知识、技术创新、文化实践和文学艺术的深入交流提供了便利。路网中包含的这33个组成部分有多个帝国及蒙古王国的都城和宫殿建筑群、贸易契约、教窟寺、古道、驿站、关口、烽火台、多段长城、碉堡、墓地和宗教建筑。

 

央视报道截图中,西安、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央视报道截图中,西安、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

 

  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申报文本原题为“丝绸之路:起始端与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成功后,有网友质疑个别媒体报道时将丝绸之路的源头之一—河南洛阳给漏报了,大河网记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公布的申遗成功名单中看到,此次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

 

  丝绸之路申遗之路遇多次变化

 

  2006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积极协调下,中国政府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5国联合启动了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

 

  2011年,因为丝绸之路庞大的规模,国际组织专家提出了“廊道”的概念,对丝绸之路跨国申遗策略进行调整。经过多次协商,2012年最终确定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3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

 

  2014年6月15日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开幕,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审议时建议将其命名为“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6月22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申遗。

 

  此次申遗用吉尔吉斯斯坦的申报名额

 

  按照规定,每年每个国家只有一个文化遗产的申报名额,我国今年申报的是大运河和南方喀斯特二期(南方喀斯特一期2007年6月27日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并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申报的“丝绸之路”项目,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报,用的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申报名额,这也是我国首个跨国申遗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源头为“长安/洛阳”

 

  6月24日下午,大河网记者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看到,此次申遗成功的“丝绸之路”项目全称为“Silk Roads: the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丝绸之路:长安与天山廊道的路网”)。

 

  其中对路网源头的描述为“Silk Roads: the Routes Network of Changan-Tianshan Corridor is a 5,000 kilometre section of the extensive Silk Roads network, stretching from Chang’an/Luoyang, the central capital of China in the Han and Tang Dynasties, to the Zhetysu Region of Central Asia. ”(丝绸之路:在绵长的丝绸之路网路中,长安-天山廊道路网长5000公里,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一直延伸到中亚的七河地区。)

 

  对于丝绸之路“源头”的相关描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是“从汉唐的都城长安/洛阳出发”。

 

  丝路河南段4项遗产 陕县“石壕段”为唯一“道路”遗址

 

  整个丝绸之路33个遗产点,其中中国段有22处遗产点,它们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和新疆四省区。其中河南有4处,分别是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新安汉函谷关遗址和陕县崤函古道石壕段遗址。

 

  汉魏洛阳城遗址是公元1-6 世纪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四个王朝的都城和这一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以保存完整的城市规模和格局,以及城防系统、宫殿、佛寺等各类遗存,代表了东汉至北魏历代中原王朝的文明与文化特征。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见证了东方农耕文明发展鼎盛时期帝国的文明水平,展现了唐代都城文化的礼制特征及其影响力,并与丝绸之路上繁盛的商贸往来具有密切关联。新安汉函谷关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3 世纪两汉时期设立在中原地区防卫都城,以及洛阳作为东汉都城时自丝路起点都城西行必经的重要关隘,为洛阳周边八关之首。崤函古道是对古代中国自洛阳至潼关这段道路的统称,陕县崤函故道石壕段遗址留存至今古代车辙、蹄印、蓄水池等遗迹,是丝绸之路干线交通路线上现存的珍稀道路遗存,也是整个丝绸之路33个申遗项目中唯一一条“道路”遗址。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