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湖下古城有望重新露面 考古部门已进行勘察
2014-03-07 09:58:40 来源:新安晚报 已浏览次
也许你还不知道,在烟波浩渺的皖南太平湖水下,藏着有2200年历史的广阳古城及龙门古街。日前,国家和省文物等部门组成的水下考古队,用先进探测仪器,首次撩起古城的神秘面纱。和浙江千岛湖下的遂安古城一样,这个古城也有完好石板街、古祠堂及明清老屋等。
背景:水下探古城酝酿数年
记者从黄山市文物部门得知,早在2008年,我省考古所进行文物普查时,对安徽境内水域进行了水下文物排查,太平湖名列其中。
此后的更详细调查显示,我省水下文物点40多处。其中,太平湖水下被发现有一座古城,主要是原广阳、龙门区域。1970年,太平湖(陈村水库)蓄水时,古城、古镇也沉入湖底。
黄山区文物部门相关负责人称,3月2日和3日,报经省文物局同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国家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组成水下考古队进入太平湖水域,正式开展水下古城考古研究,探究其古建筑遗址分布情况等。
现场:遗址首度水下“拍照”
此次的太平湖水下考古,主要针对太平湖水下的广阳城遗址、秧溪街遗址及老龙门乡遗址,通过水下声呐扫描等技术,进行全面细致的勘察。尘封在太平湖底40余年的老广阳桥、老广阳古城墙、老龙门乡祠堂等,被一一呈现在显示屏上。有关文献资料记载老广阳、老龙门乡的内容,多处被确认或修正。该考古队相关负责人称,初步测绘已结束,正在进行资料整理。
此次考古作业,是水下考古首次对太平湖水下古城勘测。黄山市和黄山区两级文物局的负责人称,这是国家水下考古项目之一,勘测采集历史文化信息,为文物部门下一步水下勘察文化遗存,研究太平湖水下古城,起“探路”作用。
怀念:老屋古树只在梦中见
49岁的张辰保是散文作家,对建筑有长期研究,更是太平湖淹没前的古城原住民之一。他的眼里,藏在太平湖水下的,是和西递、宏村一样神奇的古城,有很多传奇。
张辰保说,老家在龙门古镇的龙门渡边,当时住的“张家大宅”是清代古民居。当地被太平湖(陈村水库)淹没前,他和小伙伴常在数百米长的石板街玩耍。街两侧,是鳞次栉比的明清古民居和商铺等。
“古镇不远,是2200多年历史的广阳古城。”张辰保说,明清时期,广阳和龙门区域是黄金水道和商埠码头,舟船如梭、商贾云集。李白曾到龙门渡,在《别韦少府五言》及《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等诗篇中,对龙门、东亭、陵阳大加称赞。
“老宅门前,有株桂花树几个人才能合抱。开花时,整条街的桂花香,大人采花,孩子们让桂花下雨一样落身上。宅前大晒场晒桂花时,满地的金黄直晃人眼。”张辰保回忆道。
希冀:期待“直播”古城原貌
太平湖下的广阳古城在汉代成陵阳县治所在地,此后除南宋短期变更外,古城一直是县治所在地。
明代时,广阳的城门改为砖砌,五座城门。清代,城区呈椭圆形,面积近一平方公里。至解放前,明清古建有文庙、五猖庙、城隍庙、城楼、古塔和六座祠堂。
广阳古城内有个名人毕锵,明代担任过户部尚书、太子太保,地位显赫,建有“尚书府”。新中国成立后做过供销社、学校。
龙门古街在唐代就是青弋江上游的主码头,清代分河西、安吉、龙街三块,布局呈回字形,有部分明清古民居、古祠堂等。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