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鲁生谈艺考热:大师艺术家应是社会培养而非学校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做客两会大家谈

 

DOU_2428-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做客两会大家谈

 

      在2014年的艺考当中,全省参加艺考的人数在连续几年下滑后又出现了反弹,在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看来,除了山东传统上的教育大省和人口大省的地位,政府、教育界特别是家长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因。

 

      “每一个家庭都希望孩子能进入大学学习,高职、专科不行,这是一种文化”,3月3日,在做客齐鲁网两会期间特别推出的《两会大家谈》节目时,潘鲁生表示目前艺考热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当前的教育资源和配比的问题。

 

      “如果大学都敞开大门让孩子去选,或许艺考的考生可能不会这么多”,潘鲁生表示,目前很多文化课成绩偏低的孩子选择艺考,导致很多人认为这些学生的文化课水平是很低的,这是由于我们一直以来的教育将所谓的“主课”、“复课”划分的过于清楚。传统以灌输知识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导致很多孩子无法承担,同时严重缺乏能力的培养。“艺术教育从大层面来讲是素质教育,对个案来说其实就是相对知识教育而言的能力教育”。

 

      “我一直主张艺考的时候在某些层面上可以把题目告诉大家”,对于艺考潘鲁生的理解有大众颇有些不同,他认为艺考无论是什么门类最终都是能力的教育,水平的高低并不在于知识,而在于能力的把握和天赋。潘鲁生建议,我们当前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过程中,应该保留一块精英教育的阵地,更重视能力的培养而非知识的灌输。

 

      “大师和艺术家不是大学培养的,应该是社会培养的”,谈到当下艺考热,很多孩子都喜欢做艺术家的现象时,潘鲁生表示在孩子出于自己爱好和天赋的同时的基础条件的同时,一定要因人而异。他以德国为例说,德国的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从小学就开始分开,98%的人要从事职业教育,因为德国是制造业大国。作为服务业、制造业占比非常大的中国,潘鲁生希望在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能有更多的人选择职业培养。“我们现在很多教育的导向,特别是艺术教育,都要当艺术家,党大师”,潘鲁生希望这些参加艺考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学校。

责任编辑:小赖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