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塌房”:建在湖心岛 造型精致
有些词,随着时间的流转发生了巨变。比如,“塌房”这个词儿,现在一旦它粉墨登场,就意味着一声巨响,漫天尘土飞扬。
在南宋则不然。在南宋,“塌房”不是吓人一跳的动词,而是温文尔雅的名词,还漫着水汽,泛着光影,明眸皓齿,静女其姝,有点儿“云在青天水在瓶”的意思。为什么这样说?因为在南宋,尤其在南宋的都城杭州,人们一说塌房,就是指建在湖心岛上的房子,这些房子盖得非常精致,曲廊飞檐,四面皆水,隔岸有浮桥,租给南来北往的客人,当货仓或当店面用。
那时候金兵灭了北宋,北方的居民向南逃难。杭州城里挤满了蜂拥而至的皇族、军户、富商和难民,东西南北数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人一多,城就窄,空间就成了金钱。有路子的衙门各显神通,临街建邸店,背街建客房,把能开发的土地全都开发了,偌大一临安,只剩下水面还是空的。于是就有人把发财的希望寄托在水面上:一群皇亲和富户以及大型寺院,在北关水门、梅家桥畔、白洋湖的小岛上,见缝插针地建起房子,然后赁出去,按月收租,名曰“塌房”。我们知道,“塌”在唐宋白话里有“贮藏”的意思。盖好房子,公开招租,希望八方客户都把货物贮藏到这里,所以叫“塌房”。
到了明朝,塌房更是遍地开花。朱元璋定都南京,曾让工部在三山门外,临秦淮建塌房,然后赁给商户。朱棣定都北京,也让工部在彰义门外建塌房,然后赁给商户。后来明代宗朱祁钰执政,不仅京城,连京畿大兴、宛平两县,也建了上万间塌房。整体来看,明朝土地并不紧张,但是人们仍然偏向于把塌房盖到湖心岛上,要是没有岛,就填一个岛出来。为什么要这样麻烦?因为古代中国的木构建筑很容易失火,把房子盖到水里,就不会被轻易烧掉了。
宋朝塌房多属私人开发,政府至多只能收些营业税;明代塌房则全是政府兴建。政府有本钱,也有势力,可以强令商户们搬进塌房营业,可以让厢坊长吏代收月租,从客源到管理,每一个环节都没风险。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月度排行
新闻速递
- 关于《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解读
- “语文·博物·美育”融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中关村一小...
- 《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 财政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国有文物资源资产管理暂...
- 国粹与国货的完美相遇,《国色天香》景泰蓝牡丹美妆璀...
- 中央决定李群同志任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 2020年12月中国文物艺术品市场分析报告
专题视点MORE
原创推荐MORE
- 文物网培训中心
- 美好时光
- 大家鉴宝—老窑瓷博物馆公益鉴宝活动圆满举行
- 曜变之旅
- 菖蒲河园,一袭釉色染枝头
- 龙泉琮式瓶
- 盛世风袭北京城,金秋月览长安客(下篇)
- 阿富汗珍宝展之:石膏盘上的希腊神话
- 秘色出上林
- 阿富汗珍宝展之:恒河女神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