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字不是味道 本义是“杀”

我们常说:“一咸三分味,一辣到十成。”其实,这个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不挨盐的边,没有一点“咸”味。它是一个人拿着武器把另一个人的头砍掉的意思。

“咸”的甲骨文右边是一件叫“戌”的兵器,形状像个长柄斧;左边是一个人的“口”,就是“用大斧砍了人头”。“咸”是一个会意字,从甲骨文、金文、小篆一直到现在,它的“戌”“口”结构都没有多大变化,只是稍微移动了一下“口”的位置。可见,“咸”是一个汉字古化石,已经经历不少年代了。“咸”字的结构没变,字义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凶残的动词“杀”慢慢地变成了今天的副词“都”。

《书·君袆》:“咸刘厥敌。”《逸周书·世俘篇》及《汉书·律历志》中都有“咸刘商纣王”之语,这里的“咸”“刘”都是“咸”的本义“杀”的意思。清朝王引之认为“咸”在上古时代就是“杀绝”的意思,我认为还是很有道理的。

正是“咸”的“斩尽杀绝”之义,引申出了“全部”“都”的新意,也才有了《说文解字》中的“咸,皆也,悉也”之说,这在古代曾经大量使用。《书·尧典》:“庶绩咸熙。”《诗·大雅·崧高》:“周邦咸喜。”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还有王羲之《兰亭诗序》:“群贤毕至,少有咸集。”以及我们现在还在使用的“咸受其益”、“老少咸宜”等等,这里的“咸”都是“都”“全部”之义。

至于咸淡的“咸”字,在古代,与其根本不是一回事,不是同一个字。咸淡的“咸”字,“从卤,咸声”,是另一个“咸淡”的“咸”字。“咸淡”的“咸”字在汉字简化过程中,与兵器的“咸”字合二为一了,就变成了如今的多义字“咸”字了。

责任编辑:八宝钿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