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银缕玉衣”真容:塞生殖器和肛门为求不腐

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这件银缕玉衣出土于1969年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中。徐州在西汉时属于楚王封地,东汉时成为彭城王的封地,前后有五代。玉衣全长170厘米。从外观上看“玉衣”的形状和人体几乎一模一样。从头到脚由头罩、上衣、裤子、手套和鞋五部分组成。头罩长27厘米,包括全部头顶和后颈,由230片玉片组成,顶部为一璧形玉片;脸盖包括额部至下腭以及左右两耳,长23厘米,由105片玉片组成;眼、鼻、嘴部的玉片都是特制的,以便显示人脸逼真的形象,如两眼呈橄榄形、下腭呈半月形;鼻子是用15片小条梯形玉片和一片半圆形玉片组成;上衣、裤子、手套和鞋等部位的玉片有正方形、长方形、月形、三角形等。

玉衣内的头部,有眼盖、鼻塞、耳塞和口含,下腹部有罩生殖器用的小盒和肛门塞。这样做是因为汉代人普遍相信人死后灵魂尚存,要像活人一样吃喝玩乐,而玉则能保证尸身不腐,所以要用“九窍器”塞其九窍。所谓九窍就是指两眼、两鼻、两耳、嘴、生殖器和肛门。

整件玉衣共用玉片2600余片,编缀玉衣的银丝重约800克。玉片为青白玉,玉质一般,甚至还有一部分用了旧玉,这可能与汉代用玉量大、选材困难有关。有资料显示,当时一名玉工制成一件玉衣至少要花费10年时间。制作一件中等型号的玉衣所需的费用,几乎相当于当时100户中等人家的家产总和。

在汉代,玉衣是皇帝、诸侯王和高级贵族死后穿的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但在西汉时尚未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故已发现的西汉诸侯王的玉衣,既有金缕,也有银缕、丝缕。到东汉时则实行了严格的玉衣等级制度,只有帝王才有资格在驾崩时穿金缕玉衣,而诸侯死去时只能穿银缕玉衣,一般的贵族和长公主只能穿铜缕玉衣。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丕做了魏国的皇帝,他认为使用玉衣是“愚俗所为也”,在公元222年下令废除了以玉衣随葬的制度。至此,从西周初到两汉鼎盛的玉衣随葬制度终于退出历史。

 

责任编辑:ZF

扫描此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中国文物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物网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国文物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中国文物网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信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后30日内联系邮箱:chief_editor@wenwuchina.com

相关推荐
新浪收藏 | 出山网 | 中国艺术网 | 书画圈网 | 东方艺术媒体联盟 | 辉煌艺术网 | 大河艺术网 | 中艺网 | 环球文化网 | 文物出版社 | 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 | 北京文网
腾讯儒学 | 东方艺林 | 贵州收藏网 | 中国经济网 | 广州博物馆 | 华夏艺术网 | 中华汝瓷网 | 中新网